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27000 次 | 回 13
#1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5 09:01:45 引用

 


云南名茶总汇


 


云南滇红


 


  在滇西凤庆的崇山峻岭中,有大片成林的大叶种野生茶树和细叶的栽培茶。这两种茶叶的明显区别是:野生茶枝壮秆粗,叶大如枇杷、墨绿、芽粗,制出来的干茶色泽微红,条粗,味涩且苦。栽培茶枝秆细,棚生,叶细长、微黄,制出来的干茶条细,色白,味香且甜。


 


加工工艺精细


 


   边城凤庆一度成为边关重镇之一,也是通商要道。大理至凤庆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五尺宽的石板山路,从大理到凤庆经五个马站,再转云州、缅宁、耿马、镇康,出缅甸。这条古驿道开辟于公元1328年,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成群的经商马帮从北至南,从昆明运来丝绸、百货,又从南至北,运出大山中的茶叶、药材,促进了边城凤庆的繁荣。 光绪末年,当地知府因本地小叶茶产量不高,自己捐银到双江孟库购回大叶茶籽20驮,先在凤山育苗栽种,然后在乡村大面积推广。数十年后,大叶茶取代了藤条小叶茶,效益倍增。凤庆民间制茶的传统工艺,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在大铁锅里高温杀青,揉搓成条,晒干或烘干即是成品。这种青毛茶是制作各种品牌绿茶的原材料。另一种方法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摊晾至手搓不碎,成条时揉搓成形,发酵到淡红色,烘干或晒干即成红毛茶,芽条金黄,有香味。


 


   凤庆原来只产青茶,不产红茶。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南京失守,民族工业随国民政府西迁。1938年秋从武汉迁到重庆的中国茶叶公司派遣公司技术专员冯绍裘和郑鹤春两位先生到云南调查茶叶生产情况,实地观察结果令人惊喜。红茶样:满盘金色黄亮,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所未见。绿茶样:满盘银色白毫,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有光,香味鲜浓清爽,也为国内绿茶所稀有。 经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同意,在昆明组建了云南省茶叶公司。因为没有公路,机器设备必须在大理拆卸成零,用马帮驮运到凤庆,来回需费时半月,到春茶上市,根本无法安装运转。为了不影响开春的初制生产,实验茶厂领导们先用土法上马,用木质揉桶,脚踏烘干机,竹编烘笼等等,保证了试制工作的顺利进展。机器运进来后,当年就生产了红茶500担,先用竹编茶笼装运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铝罐包装投入市场。 云南的红茶试制成功了,冯绍裘先生提出,起名“云红”。因为安徽祁门的红茶称为“祁红”,江西义宁的红茶称为“宁红”,湖南的红茶称为“湖红”,湖北宜昌的红茶称为“宜红”。云南早晚的天空,多有红云,称为“云红”也将此种自然美景暗喻其中。但郑鹤春先生和云南省茶叶公司的领导则认为云南省简称滇,可取名为“滇红”,暗喻巍巍西山龙门脚下,秀丽的滇池水更有情趣。冯先生终从众人之意,定名“滇红”。


 


 “滇红”名茶就这样诞生了,此后,滇红茶产业年年向前发展,成为祖国茶叶生产上一朵灿烂的名茶之花。

#2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5 09:01:00 引用

云南红碎茶

【 简介】

云南红碎茶具备独特风格。它的原料芽叶肥壮,叶底柔软,持嫩性好,其主要内含物如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均高与国内其它优良品种,是我国着名的红茶良种。云南红碎茶香气高锐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厚强烈,加乳后呈姜黄色,味浓爽,富有刺激性。
红碎茶历史背景

红茶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的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曾占统治地位。19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它们仿效中国红茶的制法又逐渐发展成为将叶片切碎后再发酵、干燥的红碎茶。

  红碎茶是国际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茶类,占国际茶叶贸易总量的90%左右。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试制红碎茶。其中云南、两广和海南用大叶型品种生产的红碎茶品质较好。

红碎茶品质特征

其初制工艺的特点是在条红茶加工工序中,以揉切代替揉捻,或揉捻后再揉切。揉切的目的是充分破坏叶组织,使干茶中的内含成分更易泡出,形成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的品质风格。

红碎毛茶经过精制后,成为供出口的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花色。

叶茶:是短条形红茶,常有金黄毫;

碎茶:是颗粒形红茶,是红碎茶的主体产品;

片茶:是小片形红茶,滋味浓度不如碎茶;

末茶:是细末状红茶,冲泡后茶汁易浸出,滋味浓强度较大。


  红碎茶可直接冲泡,也可包成袋泡茶后连袋冲泡,然后加糖加乳,饮用十分方便。由于红碎茶的饮用方式较为特别,与其他茶类一般采用清饮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品质强调滋味的浓度、强度和鲜爽度,汤色要求红艳明亮,以免泡饮时,茶的风味被糖、奶等兑制成分所掩盖。

红碎茶产地

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

红碎茶制作工艺

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


【加工】  

我国红茶的碎片茶出口早已有之。即在工夫红 茶加工过程中,由于筛切工序,自然产生的芽尖、片 末茶,经筛分整理为芽茶(Sifiting,如祁芽、宁芽等), 碎茶(Broken tea),副茶有花香,茶末及茶梗等。1958 年,中央商业部、外贸部联合湖南采购厅、湖南农学 院等单位,在湖南安化采用传统制法试制红碎茶一 举成功,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开创了先例。1964 年对外贸易部、农垦部、农业部等,根据国际贸易的 需要,决定并发文在云南勐海、广东英德、四川新胜、 湖北芭蕉、湖南瓮江、江苏芙蓉六个茶场(厂)布点, 开始大规模试制,同时红碎茶专用机械、制造技术、 品质规格等也逐步形成体系,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 产奠是了坚实的基础。1967年,外贸部根据国际市 场对红碎茶品质规格的要求,结合我国广大茶区的 具体情况,制定并颁发了四套红碎茶加工统一标准 样,供各地区对照标准加工和验收之用。第一套样适 用于云南省采用云南大叶种生产的红碎茶,计17个 花色,设17个标准样。第二套样适用于广东、广西、 四川等地除云南大叶种以外的大叶种红碎茶,共计 11个花色,设11个标准样。第三套样适用于贵州、 四川、湖北、湖南部分地区中小叶种制成的红碎茶, 共计19个花色,设19个标准样。第四套样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小叶种生产的红碎茶,共计16个花 色,设16个标准样。1980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 司根据出口需要和国内转子、C.T.C制法的发展 所引起品质上的变化,在维持原有品质水平的基础 上,对四套样进行了简化改革,第一套样由17个样 改为8个标准样,第二套样由11个改为7个标准 样,第三套样由19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四套样由 16个改为6个标准样。

#3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5 09:01:05 引用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俗称象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有“美容茶”之声誉。


历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铜茶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称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称为“普茶”;宋明时期,是中原逐渐认识普洱茶的时期,并且在国家社会经济贸易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达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洱茶开始成为皇室贡茶,成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末代皇帝溥仪说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清代学者阮福记载说: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师尤重之。清末明初,是普洱茶价格最高时期,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 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也就是说:当时的普洱茶好茶价格是银子(或金子)的两倍!民国至抗战之间,普洱茶又得到一定发展,很多这个时期的老字号茶还有遗存,我们现在喝起来口感气韵非常好,但因价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现代寂寥】抗战爆发直到新中国建立之间,云南整个茶业萧条荒芜;但解放后很长时期,云南的茶叶生产重视红茶绿茶;并未继承发扬普洱茶优良传统;甚至大面积砍伐毁坏几百年的古茶园而取代种植无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饼茶的传统工艺中断近半个世纪;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近年高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重视有强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势从南洋港台传至广东,回及云南,再迅速影响全国,于是乎,跟风投机者甚众,假冒伪劣品时出;鱼龙混杂,乱云飞度;三五年间,暴热暴寒。值得庆幸的是,此期间传统的普洱茶传统工艺得到恢复,人们对普洱茶价值的认知、品质的的认知正在趋于理性。


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于干燥处自然阴干。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边睡,山高水险.在古代交通极为艰难,茶叶的外运全靠马帮牛帮,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有的路段马帮一年只能走两趟,牛帮则一年只能走一转,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 日晒风吹雨淋,使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导致普洱茶的独特泽更明、陈香风味更浓。 药效功能倍增。柴萼著于公元1925年的《梵天卢丛录》、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思茅采访》、《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开发。新进的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美容的效果,被誉为是“美容新贵”,可以.深层排毒。普洱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特别适合有便秘困扰的MM,借助普洱茶,能够调节肠胃,恢复正常功能。彻底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淑女杀手”的口臭问题;可以摆脱肤色暗沉。普洱茶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可以降低血脂含量,使血管舒张,从而加速血液循环,解决 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肤色暗沉以及各种恼人的斑点;可以纤体紧肤。法国巴黎圣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埃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茶作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茶对减少脂类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因此,坚持饮用普洱茶,可以达到减肥、降脂、降压的疗效。


普洱茶的分类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生茶所冲泡出来的水是青绿色,熟茶冲泡出来才是金红色
  (二)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三)依外型分类
  满清帝王七子饼茶 贡级野生乔木古树茶 生饼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就是老的计量单位:七两,每七个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孙的含义,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云南普洱紧压茶鉴赏


  1. 看包装
云南普洱紧压茶包装大多用传统包装材料,如内包装用棉纸,外包装用笋叶、竹篮,捆扎用麻绳、篾丝,而且也为广大普洱茶嗜好者们所接受、认同。查验包装材料是否清洁无异味,包装是否紧实、端正、牢固,外形包装的大小是否与茶身密切贴合,是否松动;棉纸是否为纯棉质,字迹是否清晰等。另外,其它创新包装形式、精美小包装等也要细致查验。
2. 外观
主要看匀整度、松紧度、色泽、嫩度、匀净度等,看形态是否端正,棱角是否整齐,条索是否清晰,有无起层落面。如云南七子饼茶(7572、7542、7262等),要求直径20cm,中间厚(2.5cm),边缘薄(1.0cm),而且"臼"处于饼中心,不偏歪,茶条索清晰,无起层落面、掉边,松紧适度,具"泥鳅"边。
3. 看汤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紧压茶,泡出的茶汤汤色明亮。质次的,茶汤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或絮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有"酱油"色。
4. 闻气味
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其方法与普洱散茶相同,优质的热嗅香气显著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
5. 品滋味


与普洱散茶基本相同,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 感。
6. 看叶底
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和光亮度。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另外,鉴别云南普洱紧压茶质量还要注意是否内外品质如一,是不是那种好茶在外,茶渣在内的“盖面茶”或“撒面茶”。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五年以上陈茶在市面上已经不多,凭感官判断并不容易,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多注意。综合以上几点,可以作为判断年份的主要依据。如一般陈期五到十年的甘醇气味较重,汤色清亮,口感好;一到三年的则气味平平,略带有生味、水味或青味。

#4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5 09:01:09 引用

南糯白毫   


【名称】:南糯白毫
  【类别】:绿茶
  【产地】: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
  【简介】
  南糯白毫,创制于1981年,因产于世界“茶树王”所在地——云南西双版纳州勐(měng)海县的南糯山而得名。
  南糯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凤尾竹”婀娜多姿,涌翠泻玉的茶树,沿山坡铺排到云际。这里终年云雾飘渺,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8—21℃,昼夜温差明显,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腐殖质“层厚达50厘米左右,俗有“海绵地”之称。含量丰富的矿物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能促进茶叶内有效物质的积蓄,因此南糯山所产茶叶质地特佳,独具风味,而南糯白毫则为其中的珍品。
  南糯白毫采自云南大叶种,优良品种的芽叶肥嫩,叶质柔软,茸毫特多,富含茶多酚、咖啡碱等成份。
  【采制】
  南糯白毫属烘青型绿茶。一般只采春茶,3月上旬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揉捻和烘干四道工序。
  【品质特点】
  南糯白毫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有锋苗,身披白毫,香气馥郁清纯,滋味浓厚醇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经饮耐泡;饮后口颊留芳,生津回甘。难怪人们饮后吟诗道:“雾锁干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在一杯中。”

#5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6 08:01:27 引用

云海白毫

云海白毫因产地终年云雾缭绕,酷似云海,茶叶身披白毫而得名,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上世纪70年代初创制的名茶。

云海白毫产地勐海,地处祖国的南端,这里古树参天,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大叶种茶树,是云海白毫品质形成的优越条件。

白毫茶采摘细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半开展或初展,要求芽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芽叶采回后做到及时摊放,及时加工,保持芽叶新鲜。

云海白毫茶为手工炒制。主要工艺分蒸青、揉捻、炒二青、理条整形、复炒、干燥等六道工序。

蒸青:目的是利用蒸气破坏芽叶内的酶活性。蒸青锅锅径为30厘米,蒸汽温度95℃左右,每锅投叶量300克,历时2.5分钟左右,蒸好下锅摊凉2~3分钟。

揉捻:采用手工推揉方法,揉至茶汁溢出,有粘手感,成条率达90%以上为适,历时10分钟左右。

炒二青:目的是失水和初步做形。锅温先高后低,一般为90~70℃。炒制时以抖为主,以便尽快散发水分。当炒至六成干时,改用快速轻搓手法,以达到芽叶完整,失水均匀的目的,当茶叶干度约七成干时起锅,历时8分钟左右。

理条整形:是云海白毫成形的关键工序。通过理、拉、搓等手法,达到理齐茶条,拉直、搓紧条索的目的。锅温60~70℃,历时15分钟左右。

复炒:通过继续做形和失水,达到定形的目的。锅温50℃左右,继续采用理、拉、搓的手法炒制,当茶叶条索紧直圆浑,干度达九成时起锅摊凉。

干燥:采用烘笼或烘房进行,掌握文火慢烘的原则,达到增进香气,干度均匀一致的目的。烘温50~60℃,烘时2小时左右。当含水量达6~7%,手捻茶叶即成末,起烘摊凉装箱贮藏。

云海白毫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直圆浑,锋苗挺秀,满披白毫,香气清鲜,滋味浓爽,甘美如饴,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明亮。常饮云海白毫,能消解油腻,增强血管弹性,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大有裨益。

#6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6 08:01:09 引用

云南竹筒茶

【风味茶】  

竹筒香茶是云南傣族、拉枯族同胞别具一格的风味茶。因茶叶具有竹筒香味而得名。傣语称为“腊跺”,又加其原料细嫩,被雅称为“姑娘茶”,拉枯族语叫“瓦结那”。

【产地】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和文山州广南县的底圩、腾冲县坝外等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采用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加工而成,为云南古老名茶品种之一。原料采摘细嫩,一般为一芽二、三叶。有两种加工方法,一种是鲜叶经杀青、揉捻后,筑于新鲜嫩甜竹筒内,以文火烤干,剖开竹筒取出,即成竹筒茶。

【方法】  

竹筒香茶的制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鲜叶先经蒸软(蒸糯米饭的同时),吸收了糯米饭香之后,装入竹筒慢慢烤干而制成;另一种是将一级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小饭甑内蒸软后,再筑进竹筒内,以文火徐徐烤干而成。
  这种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具有独特风格,是傣族人民敬客的珍品。竹筒茶外形呈棒状,白毫特显,汤色黄绿明亮,具有竹叶的清香,味美爽口,饮时只要掰少许茶叶,用沸水冲泡即可。竹筒香茶耐久储藏,将制好的竹筒香茶,用牛皮纸包裹好,存放于干燥处,其品质经久不变。

【特点】  

竹筒茶属绿茶紧压茶类,其品质特点是,外形呈圆柱菜,直径3~8厘米不等,长8~20厘米不等,不柱体到面光滑,香气馥郁,具有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体的特殊风味,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黄亮。
  制好的竹筒香茶很耐贮藏,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干燥处贮藏,品质常年不变。在饮用时最好是用嫩甜竹的竹筒装上泉水放在炭火上烧开,然后放人竹筒香茶再烧5分钟,待竹筒稍凉后即可慢慢品饮,亦可用壶具冲泡。饮竹筒香茶,几种香气相得益彰,既消暑解渴,又解乏提神,别有一番情趣.
  傣族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一般可分为五道程序,现分述如下。
  装茶:就是将采摘细嫩、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陆续装实。
   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通常每隔4-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待竹筒色泽由 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即可停止烘烤。
  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为清香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7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6 08:01:51 引用

宝洪茶   



  【产地】: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
  【简介】
  宝洪茶又名十里香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种植而成。
  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宝洪山上,这里海拔高约1000多米,林木交荫,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3℃,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壤有利茶树的生长,有利芽叶有效成份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宝洪茶奠定了物质基础。竹山茶园高达1900米,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漫射光占优势,茶树对光的利用率相对增加,提高了茶叶里的有效物质。加之,茶树经宜良农民精心选育,形成了该茶萌发力强,芽叶肥壮,白毫丰满,成茶香气高销路持久的特点。
  【历史】
  据历史考证,宝洪茶早在唐朝宜良宝洪寺时(当时称相国寺,明朝改建时称宝洪寺)由于开山和尚从省外来传教,引来的小叶型茶种,当时佛教在我国和亚洲盛行,据传开山和尚从系福建人氏,茶种来源于闽,种植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
  【采制】
  宝洪茶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点。每年雨水节令时开采,清明前五至十天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份。去除青草味气,便于炒制。
  宝洪茶炒制方法酷似龙井茶,曾有宜良龙井茶之称,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煇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炒制时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成形度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特点】
  宝洪茶茶香特异,人们流传着“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的说法。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宝洪茶性寒,贮藏1--2年后的陈宝洪茶有清火解热的药理功能,因而颇受消费者的喜爱。
  1.具有特殊的天然花香味,抓把鲜叶一闻,都能感到清香四溢,这种香味既厚重浓郁又醇朴自然,刺激性不强烈,大家都能接受。
  2.鲜爽度高,宝洪茶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而且只采摘一芽一、二叶,嫩度高,故品饮时对口腔舌面的刺激弱,感觉顺滑,鲜甜。
  3.开采早,一般在每年雨水节令开采,至清明节令前5天左右结束,所产的春茶都是明前茶。外省的很多知名的绿茶一般在清明节令前5至10天才能开采,即宝洪茶春茶采制结束后,外省的茶才刚开始开采。
  4.芽叶肥厚,由于宝洪茶产地海拔约1800米,昼夜温差大,生长发芽的时令性比较明显,即每年只有春茶30天左右,夏季20天左右,秋茶20天左右的时间集中发芽供采摘。所以芽叶肥厚,滋味厚重耐泡,但也由于芽叶肥厚,所以宝洪茶在炒制时,杀青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宝洪茶的外表面会产生一些焦点,在作形时较难压扁成形。外形不及外省一些扁炒型青茶的外形美观。
  5.历史悠久,据《中国茶经》的记载,宝洪茶有唐代由宝洪寺开山和尚引种,至今已传承千年,如今宝洪寺尚留有残堰断壁,寺院后有两株古茶树,可作为历史悠久的见证。宝洪茶由于历年产量都很少,虽历史悠久,但知名度不是很高。

#8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6 08:01:48 引用

大理苍山雪绿   

苍山雪绿是云南大叶良种名茶之一。创制于1964年,1980~1983年连续三次被评为省级名茶。1989年在农牧渔业部的名茶评比会上,荣获优质茶称号。

苍山雪绿产于云南大理苍山山麓,洱海之滨,由下关茶厂精制加工而成。产地地处横断山脉南端,海拔高达2000米左右。茶园环绕洱海四周,这里气候独特,风云变幻,中午气温高,朝夕气温低,云雾多。冬季峰顶白雪皑皑,山麓春暖花开。夏秋二季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年均气温15~16℃,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黄色沙质壤土,PH4.5~6.0,极利茶树生长。

绿茶选用云南双江勐库良种,该种芽叶肥嫩,叶质柔软,持嫩性强,茸毛特多,富含茶多酚与氨基酸等成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优良茶树品种,为苍山雪绿品质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绿茶采制技术考究。清明前后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全年采摘12~20批次。炒制技术精巧,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筛拣、复火等六道工序。操作时掌握高温杀青,轻压揉捻,理条基础上做形,分次干燥的原则,这是获得形、质俱佳的苍山雪绿茶的技术要点。

苍山雪绿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匀齐,色泽墨绿油润,香气馥郁鲜爽,滋味醇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嫩匀。

绿茶投放市场后,受到国内外茶叶爱好者的青睐。我国茶叶专家吴觉农、陈椽等品尝后称赞道:“味醇鲜爽,香浓持久”。苍山雪绿确是茶叶中之珍品。
  

#9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6 08:01:52 引用

墨江云针


  墨江云针产于云南墨江哈民族自治县。品质特征:外形紧枝条索似针,油润显毫,色泽墨绿,内质馥郁清香,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
  

墨江云针以外形细紧似针而得名,为云南省名茶之一。产于云南省墨江县,1945年从日本引进技术,仿日本“玉露茶”工艺炒制,故原名“玉露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提高了品质,改变了风格。1975年改名为云针茶,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1984年被列为省六大名茶之一。
  云针茶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占重量的60%,一芽二、三叶为副,占40%。加工方法是手工杀青,机械初揉,手工做形,晾至足干。主要工艺有杀青、初揉、做形(包括理条搓揉、碾揉、滚揉三个过程)、晾干、筛剔、补火等六道工序。其中做形是云针茶的成形关键,晾干是云针茶的干燥特点。做形是在杀青叶经过初搓,茶叶初步成条基础上进行的。分理条搓揉、碾揉、滚揉三个过程。理条搓揉的目的是将弯曲的芽叶理直,搓紧成条。碾揉的目的是使80%以上的茶条达到细直紧结。滚揉的目的是继续促使茶叶紧结细直如针,并达到光滑油润的目的。当做形叶干度达九成以上,起锅进行晾干。晾干是将做形叶均匀平整地摊放在簸箕上,晾至足干,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炒制云针茶从杀青到晾干,全过程历时6小时左右。
  晾干后的云针茶,需通过精制分筛、拣剔、筛去头、末茶,剔除杂质等物后再进行补火,摊凉装箱,即成云针茶。
  墨江云针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直如针,光滑油润,显毫,色泽黑绿,馥郁清香,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明亮。是云南省名茶中别具一格的佳品。

#10 楼主 中国茗茶 | 只看他(她)
2009-01-16 08:01:05 引用

绿春县玛玉茶

玛玉茶因产于绿春县骑马坝乡哈尼山寨玛玉村而得名。该村地处红河州境内省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黄连山腹地。黄连山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2637米,方圆133平方公里。这里山峦起伏,岩壑幽深,碧水常流,高湿低温,土质肥沃。山顶上,云雾缭绕,古木参天;山脚下,茶园飘香,郁郁葱葱。


  有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玛五茶天然的植物养分。玛玉茶具有条索壮实、墨绿油润、银毫闪耀、经久耐泡、汤色如玉、清醇馥郁、回味隽永、杯不起垢等优异品质,在名茶中独树一帜。玛玉茶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有机酸、多酚类、糖类、脂肪等有效成分。有除烦去腻、解渴、明日、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对人体十分有益。

  玛五条按原料等级和制作工艺分为特级和普通级两种。特级玛玉茶选用发育健壮、初展完整的一芽一叶玛玉鲜茶为原料,经杀青、初揉、初干、复揉、烘焙、拣剔等工艺精制而成。普通级采玛玉茶一芽二至三叶,以云南大叶茶烘青制作工艺进行加工而成。玛玉荼由过去单一的产品发展为系列产品,有玛玉银针、玛玉茶、梦之春、千里香、七叶参、炒青、绿茶、云雾等。其中玛玉茶曾连续三届被评为云南省优质名茶,玛玉银针被列为首届“昆交会”指定产品。

  人工种植玛玉茶已有4仍多年的历史,而黄连山脚下早就有野生茶树。在目前发现的上千株野生茶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生长于玛玉村旁的一株主干直径为84厘米,树高10余米的大茶树。这株茶树已有1700多年的树龄,是世间少有的茶树王。

  近几年来,玛玉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主产玛玉茶的绿春县茶叶公司,为提高产品质量,在加强茶园和队伍管理的同时,十分注重加工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使玛玉茶在市场上保持了较好的竞争势头。玛玉条的种植由以前田间地头零星种植.发展为现在的大面积种植,目前,县茶叶公司拥有茶园4400多亩,年产玛玉茶近13万公斤。产品销往省内外,远销摩洛哥、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1 2
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