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主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9-03-27 10:03:20 引用


作者:南茶


    改革开放以来,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在经济上迅速崛起,创造了诸多奇迹。安溪铁观音的发展,则是最引人注目的奇迹之一。


    安溪铁观音从清初乾隆年间发现和流传,迄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然而,从20世纪初铁观音首次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起,100多年间,铁观音虽然不断地获得国内外奖项,成为中国名优茶之一,却始终只是一株仅供少数人欣赏的奇花异草。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铁观音还远没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名优绿茶广为人知;也不如茉莉花茶和大红袍著名;知道的人少,品饮的人就少,市场销售自然也就很难打开局面。改革开放初的1985年;全县的工农业总产值仅2,26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仅270元;铁观音在安溪经济上所占的比重极小,并没有给安溪人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90年代后,铁观音开始有了较大发展,1998年,安溪茶叶总产量1.25万吨,行业总产值将近3亿元;到2006年,安溪茶业已经创下全国产茶县诸多第一:约50万亩的茶园,全国第一;年5万吨的产量,全国第一;茶叶平均价为全国第一;茶业受益人口、茶农年人均收入,全国第一;安溪铁观音首摘全国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第一。涉茶产业销售产值达到45亿,也是全国第一。在安溪的经济总量中,涉茶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占据了半壁江山;全县一百多万人口中,80%涉茶;涉茶人口中的80%,依靠茶业谋生、致富;10年前,安溪茶贱伤农,农民人均收入仅3345元;10年后,安溪因茶致富,80万安溪人从中受益。2006年,安溪农民人均纯收入5781元,其中茶叶收入3100元,占53.6%。茶业经济成了安溪举足轻重的民生产业。铁观音终于从一株深山里的小苗,成长为一片顶天立地的树林。


    在中国茶业经济中,安溪铁观音所占的份量也呈越来越重的趋势。根据有关资料,本世纪以来,中国茶业市场上,作为福建特种茶的乌龙茶,销售比重已经超过20%,其中铁观音是大头。历史上,乌龙茶的国内主销区局限在闽粤沿海;如今这种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铁观音不仅在传统主销区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迅速占领了长江流域和北方的许多地区。外销市场上,原来主销区是日本和东南亚一带,如今则扩大到了欧美和俄罗斯地区。铁观音在中国茶叶外销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呈不断攀升的趋势。


    铁观音的崛起,同时产生了一系列幅射效应。首先,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茶业经济。在安溪茶业发展的影响下,闽南地区也开始努力发展茶业,一些县市的茶业经济成了支柱产业,如华安县,仅仙都一个乡,茶业产值就超过一亿人民币;南靖县的茶业产值也达到3个亿。而在泉州地区,不仅县县种茶,更令人吃惊的是茶庄茶楼遍地开花。有关部门作过粗略统计,聚集在泉州湾地区的茶庄茶楼已超过3万家。不仅闽南地区,福建的所有县市,只要有条件的,几乎都在发展茶业。一方面,是诸如闽北闽东的传统产茶区,茶业经济迅速发展,一些传统名优茶如大红袍,正山小种,建瓯水仙,坦洋工夫,白毫银针等产量产值不断提高;另方面是茶庄茶楼也越开越多,茶楼已成了一个新的休闲娱乐热点,从而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福建成了名符其实的茶业大省。


    其次,推动了茶业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是安溪铁观音的种植和制作中,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当代新的科学技术,如“短穗扦插”,“空调做青”,“真空小包装”等;另方面,催生了一些现代化的茶企业,如安溪的八马集团,铁观音集团等,这些企业不仅规模大,更重要的俱有较强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它们的发展,不仅直接提升了铁观音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也在茶业科技的推广运用上起到了良好的“龙头”作用。


    第三,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包括雅和俗两方面的内容。所谓的雅,主要是在皇宫贵族和士大夫阶层流行的茶艺茶道;所谓的俗,主要是普通百姓间流行的茶俗;高雅茶文化基本上是上层社会的专门消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代上层阶级时尚的龙凤团茶文化。尽管享受高雅茶文化的人只是社会中的极少数,然而在茶文化的发展中,高雅茶文化却一直占据主流地位,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明代以后,龙凤团茶虽然湮没了,“工夫茶”却又诞生了。根据有关专家研究,明清间流行于闽、粤沿海的工夫茶,原本于宋代宫廷茶艺。工夫茶的指导思想,冲泡方法,选用原料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传统高雅茶文化的代表。铁观音从一开始就是工夫茶的主要原料之一。与工夫茶浑然一体。随着铁观音的扩张与流行,工夫茶也走出了闽粤沿海,成为北京上海等许多地区的新时尚。今天的中国城市中,凡有茶庄,必有铁观音;凡有茶楼,必泡工夫茶。而在都市流行工夫茶的现象背后,则是高雅茶文化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影响。铁观音在提升当代中国人的素质,建设精神文明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简单回顾铁观音的这一历程,可以说,真正发展不过近20多年间的事,而崛起,则是近10年间的事。这其中原因何在,有何秘密?


    铁观音的崛起,首先要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环境。铁观音诞生后,经历了中国的三个朝代。满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在这三次朝代更替中,又有好几次大的社会动荡: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本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然而因为领导人的错误决策,不断地进行所谓的“阶级斗争“,最后爆发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革命”。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一片混乱,经济上濒临崩溃边缘。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都得不到保障,铁观音再好,哪还有可能发展?幸运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中国终于结束动乱,步入正常发展轨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不再为了填饱肚子而整天发愁,有可能在闲暇之余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了。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的茶业才有可能发展。


    铁观音的崛起,关健则在于政府的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安溪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茶乡,调查研究,访贫问苦;走出县门,参观考察,谋划良策。从而,确立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的目标,把茶业作为安溪县的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列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号工程”。犹其是90年代末以来,根据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安溪县委、县政府在安溪茶业发展中,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不变”的是,始终把“茶业”当作富民牌来打,一以贯之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变”的是,根据茶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提出不同的发展思路,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推动安溪茶业不断发展进步,引领国内茶业界新潮流。提出并实施茶业发展“三步走”发展思路,即第一步“创名牌,拓市场”;第二步“保名牌,抓质量”;第三步“建市场,组集团”。2006年,当安溪茶叶摘取中国茶界首枚“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外商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品牌时,尤猛军又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体茶农茶商发出号召,树立“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全新兴茶理念,新理念涵盖“生态、健康、文化、品牌、素质”五大工程,成为全国茶业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人之声。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为安溪铁观音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铁观音的崛起,最根本的则在于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安溪地处海峡西岸的山区。历史上的安溪,虽然山青水秀,百姓却不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安溪还是闽南地区的国家贫困县之一。尽管如此,人民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靠自己的骨头长肉,总是不断地拼搏,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多年来,安溪人冒着生命危险飘洋过海谋求生存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旦有了机会,安溪人立即紧紧抓住不放。一些成功的茶商,都有过挑着担子走家串巷卖铁观音的经历;成千上万的安溪人,就象当年飘洋过海一样,大胆地从山里走出去,南下北上,将铁观音撒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目前在全国各地经营茶业的安溪人超过10万。在这期间,许多人经历过风餐雨宿;许多人承受过亏本失败;然而始终没有磨折安溪人的信心和追求,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安溪人不仅吃苦耐劳,也很有智慧。他们非常善于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创新发明。在传统基础上改进的,融乌龙茶与绿茶优点为一体的清香型铁观音,就是他们得以成功的优势产品。而这种产品,又是多项茶业新科技综合运用的结果。而茶叶销售中的“试茶”法,则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铁观音的崛起,还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近年来兴起的“茶文化”热。茶是公认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既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消费国,民间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茶”的传统,唐、宋时因统治者的喜好推崇,饮茶成为一种时尚,因而形成了极为深厚的茶文化积淀。然而,改革开放之前,茶在它的故乡,更多的是作为出口创汇之物而存在。广大人民群众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哪有空暇饮茶、品茶。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大多数人忙于填补长期贫穷造成的生理和心理饥饿,暂时也还没有心境坐下来悠闲地喝茶。到了90年代后期,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一般的人特别是城市居民,已经到了温饱而有节余的程度。一部分人则率先达到有车有房的富裕程度。人们不再满足于有酒有鱼肉而逐渐转向寻求一种更为精致优雅,健康文明的生活了。于是,在古代原本只在上层社会中流行的茶文化,便开始“热”起来。其首要标志就是城市中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茶庄、茶楼。茶庄以及茶叶专门市场是卖茶叶的,茶楼则是以茶为媒介的交际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每年各地大张旗鼓进行的大规模“茶博会”,越来越多的茶著,茶杂志,茶网站,以及以茶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也是茶文化热的重要标志。而在这些标志现象的背后,则是人们对茶叶需求量的不断攀升,以及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许多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纪”,“乌龙的世纪”。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铁观音的崛起与茶文化的不断升温,不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成了我国社会从温饱型变为小康型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铁观音的崛起,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认真思考这一过程,总结其中经验教训,不仅对今后安溪铁观音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对其它茶类发展有着重要的供鉴作用。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铁观音这支茶苑奇葩将会开放的更加灿烂,福建茶业将会更加兴盛。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