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饮茶客 愿品茗网
不知道什么时候养成了喝茶习惯。桌边总少不了一杯绿茶,敝人惯于夜间兴奋,每每夜深人静,便一人熬夜,外加粗茶一杯,便使得这熬夜有了些许“众人沉睡我独醒”的味道。爱喝茶,却买不起好茶,二三十块钱一袋的包装茶叶于我已是奢侈。家中偶有信阳毛尖,闽南铁观音之类的存货,便是万万不敢自己去喝了的,这些茶是朋友远道寄来的,我却只能留给别的朋友们喝,省得家中小聚之时,还要用二三十元的劣品来表现我的待客之道。与好友谈兴尚酣之时,亦时常想说说茶道,可是话到嘴边,最终忍住,毕竟自己也没有弄清楚茶道究竟何物。喝最低等之劣茶,茶道之不晓,注定让我不能成为一个有品位的茶客,只做得最下下的茶民。
清明将至,与三五好友商议共渡佳节。思虑良久,决定赴雅安蒙顶山一游。这是受了大学里一个老师的影响,此君常于课上谈及家乡雅安,每谈雅安,必言及蒙顶山。常有感慨及于众人:“居川不登蒙顶山,过客不曾入锦城。”为了不辜负来川求学之荣,遂定五一雅安之行。一行诸人,浩荡搭车入雅安小城,未及多有逗留,驱车直赴蒙顶山所在的名山县城。找定落脚之处,便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欣然开始蒙顶山之旅。山脚之下,多有小贩,便是当地农人拿了干货,茶叶,各色野菜出售。幸好来之前有人叮嘱,我等才知,此等干货,皆属山上之物,只须上山采之。否则依我之性情,必然大肆出手。山阶不是甚陡,然雨后湿滑之故,也有诸多不便。一行路上,见永兴古刹,千佛寺,净居庵,然只观其表,不曾入庙。因为总在寺庙的门口看见布施的箱子,便叫我失了入庙拜佛之心,这等寺庙借众人礼佛之心,强取钱物,谓之“善施”。我本无礼佛之心,仅有的一点兴致也被这赤裸之至的豪取所压抑,便只能将登山览胜的“览胜”二字去了。
山上多有流水,曲径通幽。行至蒙顶山腰,半路见茶园数所,乃当地茶民所建,观其园,皆以青竹围墙,园内竹林之间,多有行人小憩,三五茶盏,六七好友,果然山不在高,有茶则成。入座叫茶,少顷,便有农家女儿捧壶而来,茶非俗物,乃蒙顶山明前新茶,叶若凝丝,新绿欲滴,沸水浸之,卷曲如嫩柳之初生,观其色,已然心有灵动。茶入杯中,便有雾气升腾,徐徐拂面,满面清香。及入口,便有数感生,或苦或甜或涩,虽有百口莫辨。酣然数盏,已然有忘我之意。终非圣人,但仅能啧啧称道,却不能写赋言诗一吐之为快也。是时,天有小雨,立身观方圆,一眼尽绿,片片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苍翠宜人,蔚为壮观。之余此时,吾知为师之言:居川不登蒙顶山,过客不曾入锦城。大概于此所得。夜宿半山,与店主小聊,闻言甚多。始知蒙顶山之茶源自西汉,唐玄宗天宝元年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之专用,沿至清代,历经千年而不断。蒙顶茶又称“仙茶”,民间盛传蒙顶茶为祛疾神物。 吾于店门之旁观一联: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知店家所言不为虚也。后归家,吾观诗书,又见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之概叹。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之颂。佛经亦载“蒙山施食仪规”,供佛用“蒙山雀舌茶”皆源于此。 蒙顶之茶,以黄牙,甘露为上品,另有雀舌,毛峰,碧潭飘雪等,皆属上品。
次日,登顶。从天梯古道入天盖寺,寺前殿后,古坊碑林,题刊较多,以《天下大蒙顶山》碑为最。入皇茶园,品蒙泉水,小憩,下山,半山观盘龙亭,此行尽于此。
昨日观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知蒙顶之行,已然入茶道。遂作诗一首,以馈蒙顶品甘露之行。
清明新雨初饋蒙山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