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高中同学。
听她说她小时候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订了一门“娃娃亲”。高中毕业后,她和丈夫一同到县城里打拼,度过了一段曲折而又艰难的创业之路。等到我们的几个同学大学毕业分配到县城的时候,她和丈夫已经在这里站稳脚跟,生活得很滋润了。
传统的“娃娃亲”能够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吗?我常常这样想。但通过接触,我发现他们夫妇两个感情特别好,她是我们班的“班花”,她的丈夫更是仪表堂堂,两个人恩爱相随、一团和气。我因此常常被传统的力量所折服。
尤其是经过二十年的拼搏,她的生意越来越大,钱挣得越来越多,在县城的同学们中,她的腰包是最鼓的,住房是最好的,而且是唯一拥有私家车的“有车一族”。相比之下,令我们这些工薪阶层自愧不如,深感汗颜。
昨天,她突然约了我外出,一见面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原来,她的丈夫竟然公开和另外一名女子在县城租房和住,赶时髦包上了“二奶”。“都是钱给烧的。”她诚恳地问,“老同学,我到了十字路口了,我该怎么办?”目光中充满了痛苦、无奈、失落和茫然。
这眼神,让我立刻回想起了另外一个女人的目光。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个秋日下午,阴雨霏霏。
我在银行的营业大厅办完事走出来,在宽宽的屋檐下站定,撑开雨伞就忙不迭地往外冲。刚迈开步伐,却感到右脚被什么东西挡了一下,差点摔倒在地。
我不觉有点懊恼。低头一看:在银行门口的右侧,蜷缩着一对乞丐夫妻。男的身体非常虚弱,平躺在屋檐下;女的非常关爱地依护在男人身边,身子几乎是爬在男人身上,两只手像母亲照顾生病的儿子一样地搂护着男人。原来,我出门时没有注意,双脚就站在了离男人的头很近的地方,出脚时走的又急,右脚就冲着男人的头抬了起来……女人一个眼疾手快,伸出手来把我的脚挡了出去。
还没等我明白过来,女人就冲我嚷嚷起来,指尖愤怒地朝我指点着——女的是个哑巴,但“啊啊”的声音很大,目光中尽是容不得我去伤害他丈夫的怒火,甚至想要站起身来和我拼斗一番。倒是男的平和地拉了拉女人的衣襟,朝我和善地说了句:“没事,她就这样。”
我立刻就被这对乞丐夫妻的相依为命震撼了。谦和地向他们道了歉,而后转身离去。身后是女人乌拉乌拉的“争吵”声,走出老远,我透过雨幕望去:女人的目光炯炯,仍然充满了不依不饶的警告和愤怒。
这个女人的目光就像用刀子雕刻在我的内心里一样,十多年过去了毅然分明。我把这件事说给她听,她也被震撼了,我们相对无语。
许久,她才开口:“我们俩在刚创业的时候也这样,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说完,我和她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中……
有-----就是人从一生下来就注定向死亡一点点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