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也潇潇 痴也潇潇
缘在张爱玲的笔下,解读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 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是一种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些人和物的交集。
缘在席慕容的诗歌里,是“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是前世与今生的守侯。
而缘在佛教里,是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缘解读为业因与业果的关系,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
因缘而生情,因情而生恋,因恋而成痴。
缘,来如惊鸿,去如飞燕。正如徐亚枕在《玉梨魂》所说:“人生遇合,到处皆缘。缘未至,不得营求;缘既至,无从规避。”由于缘的不可捉摸性,很多的时候,在缘去时,我们不能随缘而动,随遇而安,只因为心中的执念,深陷泥塘而无法自拔。
一生何其短,若还被尘世的“缘痴”所惑,那又是多么的悲哀。隙驹易过,人当惜寸阴,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当我们被“缘痴”所迷惑,就会忽视了身边许许多多靓丽的风景,正如“世人为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洪应明《菜根谭》)。心被荣利缠缚住了,身边再美的东西也会视而不见。
明代等身著述的陈继儒在《小窗幽记》篇首写道:“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世人无不醉于“痴”,“痴”在佛教里解释为业障,解“痴”唯有随缘。“随缘便是遣缘,似舞蝶与飞花共适;顺事自然无事,若满月偕盆水同圆”,随遇而安,则心自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一种随缘,是一种旷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一种随缘,是一种淡然;“静一分,慧一分;忙一分,愦一分。”(朱锡绶《幽梦续影》)这也是一种随缘,是一种智慧。
时下,炒作、做秀之人,一边标榜自己淡泊名利,一边又痴醉于声色。“厌名利之淡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不知道,我应该笑他们的痴,还是他们笑我的傻。
一棺戢身,万事都已。缘也潇潇,痴也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