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茶的个性
不同茶有不同的个性
“茶”虽然都是茶树的叶子制作而成,而且自始至终可以都不加其他外来的原料(除非想制成调味茶或熏花茶)。然而由于茶树品种的不同,以及生长条件、茶青采摘方式、制作方法等的不同,成品茶有了相去甚远的风格上的差异。举例来说,如果不知道那是“茶”,喝到绿茶时几乎都会察觉到是植物叶子制成的饮料,但喝到红茶与渥堆普洱茶时,不一定有多少人会想到那是植物叶子制成的食品。这些差异可以大到如前所说的被误认为非同一家族的成员,也可以小到只是风味上的差异。即使是同样一批茶,不同的冲泡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茶汤效果,如浸泡的水温高了,香味会显得比较强劲,浸泡的水温低了,香味会显得比较温和(同样的浓度之下做比较)。
无好恶之心
喝茶的人对茶的“个性差异”必须有所理解,尤其是爱茶人,或所谓的“茶人”。茶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差异性,所以才会建构出那么广大的茶产系统,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丰富的精神文明。所以喝茶的人不能因喝到不熟悉的茶而只是简单地说“我不喜欢”,这样就把自己局限在某种茶的领域里。所以“茶道入门”时,老师或先进们都会提醒新茶人:“无好恶之心。”
就不同的质量欣赏它
有了“尊重茶的个性”的心理准备,才会进一步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茶的不同个性,而且更进一步地研究了何种水温及泡法最适合某一种茶的风味。到此为止,您已经可以作为茶的朋友了。要成为茶的朋友,不只是要深知茶的不同个性,而且还要以那样的心情来欣赏、接纳与享用它。
茶还包含了质量上的好坏,不好的茶树品种、不好的生长环境、不良的采摘季节,以及不良的制作技术、不良的储存条件、不良的冲泡方法等都会造成不良的茶叶质量。除冲泡方法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外,其他项目都是属于该泡茶的“先天”,我们只好以它的现况作为欣赏、接纳与享用的对象。这有如交友一般,您的朋友中总有一些是比较没有学问或长得不是很漂亮的,您一定不会就“学问”与“长相”去嫌弃他们吧,您一定会就他们的其他特质或优点去欣赏他们、去与他们交往。
每一道都要将它泡得最好
茶叶还有老少之分,这里要说的不是成品茶的储存年份,而是说“茶汤”的“老嫩”。一壶茶的前几泡茶汤称为“嫩”,后几泡称为“老”。假设这壶茶准备冲泡六道,那前三泡的茶汤应该都是表现这泡茶的最佳状况,后三泡可就不一样了,一定是一泡不如一泡。我们练习泡茶时,老师会要求将各泡茶的浓度泡得平均,这时的所谓浓度是指喝在嘴里茶汤打击口腔的强度。只要强度大约一致,我们就说泡得不错,但这不是说各泡茶汤的质量都一致,就质量而言。应该是一泡不如一泡的。然而我们泡茶的态度是:“每一道都要将茶泡得最好。”第一道要求是该壶茶的最佳状况茶汤,第六道也要求是该壶茶当时的最佳状况茶汤。
所以我们在说“尊重茶的个性”时,不只包括了不同种类或不同质量的茶,也包括了不同泡数的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