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器|紫砂器的种类|紫砂器的鉴赏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很早就开始了茶的种植和利用。西汉王褒《僮约》,东汉末年华佗《食论》,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陆羽《茶经》,白居易《琵琶行》,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卖茶、饮茶的许多史料和论述。人们认识到茶有止渴、提神之功;商人或肩挑担子、或乘船到几百里以外去买茶叶;市面上有人设铺卖茶,提瓶卖茶,顾客可投钱取饮;饮茶的方式有"烹茶"、"煎茶"、"点茶";饮茶的普及程度是"比屋饮"、"穷日尽夜"、"俗遍天下"。与饮茶有关的器皿,有茶盏、汤盏、茶筅、茶碾、茶瓶、茶瓶、汲水瓶和花瓶等等。至于茗壶,民间传说苏轼设计过"东坡壶",是一咱大型提梁壶。到了明代,在汉族地区,散茶、芽茶取代了膏茶、饼茶,方式改为泡茶,茗壶成为主要茶具。茗壶在明初仍然较大,以后逐渐变小。福建、广东一带饮用乌龙茶之"功夫茶",茗壶更是小得出奇。《阳羡名陶录》卷下引周澍《台阳百咏注》,说台湾人品茶"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鼻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
饮茶之风在上层社会的盛行,影响尤其巨大。从《三国志》卷六十五、魏张揖《广雅》,唐杨华《膳夫经手录》、冯贽《云仙杂记》、宋《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可见吴主孙皓、宋徽宗赵佶、宋代文人苏轼、陆游等,都好饮茶。早在唐代,讲究饮茶已经形成理论,以后持续不断,当然关涉到茶具。宋人喜"斗茶",对茶具的制法和色泽有特殊的要求。明人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至于体验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以及"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云云,这就是"茶道"的真谛了。品茶理论的发展,必然影响和促进茶具的生产。而茶具之中,紫砂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清朝宫廷中,紫砂茶具成为皇家贡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康熙年"年款的画珐琅四时花卉紫砂壶,造型有方有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二十日"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五日的档案,记录苏州织造送到"宜兴壶四件"。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带"乾隆年制"底款的紫砂壶和乾隆帝处出时携带的状在藤编提盒里的成组饮茶用具,包括本集所收镌刻乾隆帝御制诗的紫砂壶和茶叶罐等。
紫砂器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几大类,第类都有丰富的造型。
首先是茶壶类,这是紫砂器的大守。紫砂壶造型多姿态多采,按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的归纳,有:
1、 几何形体造型,主要是筋纹器,包括圆形、方形、菱花型、葵形等。
2、 直接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虫鸟鱼兽的造型。包括整体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如松竹梅、柿子、莲心;以及以几何形为主体,以自然形态诸如竹节、松鼠葡萄等为器皿的嘴、把、盖、足等局部的造型。
3、 受生活中某些器物式样启发而设计的造型,如玉笠、柱基、斗方。
4、 借鉴青铜器、锡器、玉器、彩陶、秦砖汉瓦的形式,设计的簋、瓦当等造型。
另外的一些提法,或者分为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形和水平形;或者分为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还有的分为素面的"光货"和加堆塑装饰的花货。
其次为花盆类。花盆造型有圆形、腰形、蛋形、四方、长方、三角、六角、八角、折角,还有如"一颗印"、筒形、升形、弓形、枕形、蝶形、豆形、叶形,以及云肩、钟鼎、梅花、海棠、菱花、菊花、喇叭、竹节等形状。花盆的口沿有漂口、直口、窝口、和蒲包四种处理方式。底足分挖足、装足两种。
再次是罐类和其他,主要有罐、瓶、杯、盏、盘、碟、盒、文具、香熏、像生果子、枕头、挂屏、鼻烟壶、蟋蟀罐、塑像等。
紫砂器泥色的鉴赏
紫砂泥是大自然赋予这块江南文化发达地区──陶都的恩泽,是大自然的恩惠孕育了历代紫砂名匠,高手和艺术大师,历代紫砂陶矣家以共聪颖的知慧和灵巧的双手,为后人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壶艺天地。
紫砂泥:是「黏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的有色耐火粘土,经一千一百度~一千一百八十度烧成,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片,莫来石晶相,赤铁矿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烧结形成了陶瓷原料难得的单矿烧结双重气孔物相结构。使得紫砂泥「魔术般的五色土,天生就形成了中国茶道茶具系列适应茶文化之天性」。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茶壶以砂为上盖既不难看,又无熟汤气,故用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好一句「色香味皆蕴」!使品茗者在味觉、嗅觉、视觉上达到了理念化的完美享受。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朱泥)、紫泥(底槽青)、团泥(即本山绿泥呈米黄色),这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千变万化,紫砂泥旳原料处理也耐人寻味。在制作处理上大致要经过:天然风化─泥料粉碎─筛选除染─级配─练制─陈腐等原料加工过程。从制作方法上:又分手工泥和现代机制泥。从原料互配上:有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之分。但不管怎样原料加工一旦成品即称「熟泥」,即可经陈腐后成型制作之用。历史上有许多好的调砂泥,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调砂特色,这就给收藏者和紫砂鉴赏家们提供了历史作品鉴赏的内 涵佐证。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艺品,特别是壶类、在实际使用中壶体表面肌理给人以手感舒畅、细而不腻,形如:豆沙、红木质的感觉,取悦于于心,雅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