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就听说威海的海边有座“四眼”洋楼,属于百年前的老建筑,是上个世纪初,英国强行租借威海时建造的一幢老房子,相传曾经担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就出生在这里。
每次来威海经过环海路时,总会被这幢建筑的特色和神秘所吸引,却始终无缘探究里面的奥秘。真正走进这幢神秘建筑时,这里已经成了威海最有名的茶楼——“万年春”。
初秋,假借工作之机又来到威海。下午去了里口山,与几位朋友在易木姐姐的山庄里喝过一通茶后,又一同到“神仙居”去看望了“疯子”,晚上回来时,已是夜色阑珊。
初秋的夜晚,和人的心情一样美好。到宾馆入住后,回味着里口山庄里的那场下午茶,感觉意犹未尽,正准备再烧一壶开水沏茶时,教授打来电话,说知道我明天要走,特意从家里翻出几包珍藏的好茶,想约我出去找个幽静之所共品一番。
有好茶相邀,我当然求之不得!便问去哪里。
教授说上岛如何。
“你开什么玩笑呀,上岛有开水吗?” 我如是说。其实,心里觉得:拎着紫砂壶去西餐厅泡茶,真是有点搞笑。
果然是玩笑!
教授笑了一番我的认真后,然后说道:“离你住的宾馆不远有个万年春茶楼,到那里见面吧,也让你见识一下我们威海的百年茶楼。”
在我的家乡青岛,各式各样的百年老建筑有很多,尤其汇泉湾畔至太平角一带的“八大关”里最为集中。那里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却惟有英伦风格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极其少见。能走进英国贵族式的老房子“四眼楼”参观并且还在里面喝茶,这自然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一百多年前,威海与香港同时被英国强行租借,殖民者在这里选择了一处依山傍海的山坡,为他们的皇家海军司令部建造了一所望海别墅。三层的维多利亚式别墅,顶层阁楼向海的一面墙上,有四个石头砌成的圆孔形窗户,把整个威海湾收尽眼底。当地居民形象地把这栋洋楼称为“四眼楼”。
关于“四眼楼”的传说,我听威海的朋友介绍过多次,甚至还经常和身边的朋友津津乐道有关萨切尔夫人出生在这里的传说。后来在撒切尔夫人撰写的自传中了解到,这根本就是误传。根据撒切尔夫人撰写的自传中回忆: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国林肯的格兰瑟姆,父母开着一家小店。
“我的父亲做过几种工作,多数是在食品业,直到1913年他当上格兰瑟姆一家食品店的经理。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父亲是一个赤诚的爱国者,他至少6次报名参军,每次都由于健康原因被拒绝。他的弟弟爱德华参了军,成为现役军人,于1917年在萨洛尼卡阵亡。
来到格兰瑟姆4年后,我的父亲在当地的卫理公会教堂认识了我的母亲比阿特里斯·埃塞尔·斯蒂芬森。她是一个裁缝,自己开了一家店,1917年他们在他们相识的那座教堂结婚,我的姐姐穆里尔于1921年诞生。
我的母亲很节俭,到1919年他们就能够利用抵押贷款在北帕拉德买下他们自己的店。我们的家就在店的楼上,1923年我父亲在亨廷托尔路又开了第二家店。这家店就在我后来念书的学校对面。1925年10月13日我诞生在北帕拉德店的楼上。”(注:引自《撒切尔自传》中。)
由此可见,撒切尔的父亲和她的母亲从来没有来过中国,更不可能在威海生下这位后来叱咤国际风云的“铁娘子”。更何况,到了1930年的时候,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从殖民者的手中,收回了威海的主权。而1925年——1943年,撒切尔一家一直住在英国的格兰瑟姆镇。
无论如何,这座被称为“四眼楼”的洋建筑,还是以它的历史和建筑风格,给滨海城市威海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2
因为是第一次走进这古堡式的神秘的建筑,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细细打量这栋建筑的格局。称其为古堡式,是因为这座用花岗石砌成的楼房,墙壁足足有一米多厚。如此厚重的墙壁,是为了战争的防御,还是为了百年基业的坚固?反正我觉得,既然建筑在海边,显然是为了防御。一是防御炮火,二是防御风浪。
石头台阶直通二楼,地面还完好地保持着原来建筑时的彩色瓷砖。里面的空间很大,三层回廊式木质结构,很气派也很庄严。装修风格以中国红为基调,古典式的格子间,把这座百年老楼营造出恢宏典雅的格调。底层是舞台和舞池,舞池中央,一汪清水喷涌着水柱,据介绍这是当年英国人在此挖掘的一口老井,历经一百多年了,至今还喷涌着旺盛的水流。
我们到来的那个晚上,舞台上正表演着云南傣族竹筒茶艺。悠扬的乐曲中,三位傣族姑娘款款上台,用竹筒吹着炭火,把茶装在竹筒里,在炭火上烘烤。阵阵的茶香,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从舞台上向四周的空间蔓延开来,直沁人的肺腑。
可能是教授已经提前联系过,见我们到来,服务领班热情地把我们引至二楼的一间茶室。落座后,领班笑吟吟地询问我们点什么茶,教授把挎包里自己带的茶一一拿出,对领班讲:泡我们自己的茶,你只管把随手泡准备好,把水烧开就行了。
按茶楼的规矩,一般是不许客人自己带茶来喝的,因为经营茶楼主要是靠客人消费茶叶来挣钱。或许服务员看见教授掏出来的茶叶包装上,皆是些如雷贯耳的名称——武夷名枞水金龟、百年老枞水仙王、岩上老君眉、石乳香等等,估计到这次来的是真正的茶家,便不敢怠慢,按教授的要求准备好了一切品泡器具后,遂悄然退出了房间。
喝茶时的心情,有时候是与人物和环境有密切关联的,有句茶语“境由心生”,便道出了心情与环境,心境与心情的密切关系。一场茶事,在秋风朗月下,于百年老房中,对坐的是道中好友,壶中泡的是百年老枞,心里装的是千年茶道。“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如诗的境界中品茶论道,畅谈人生,这本身就够得上奢侈,够得上惬意,足以让人振奋和惊喜。
然而,更令人振奋和惊喜的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位深喑茶道的高手。称之为“高手”,并非其年长学深,亦非其茶艺精湛,而是对茶的感悟,对茶的认识,对茶的那般透彻理解,不由得让人暗自惊叹、刮目相看。
起初,这位茶楼的主管敲门进来时,我以为这只是出于职责和礼节性的拜访,继而我立刻发现:自己的判断错误了。因为从她的神态中,很明显地表露出:她是冲着茶几上那一袋袋名头响亮的好茶而来的,这间茶室里的茶和品茶的两个人,才是吸引她的真正因素。
3
主管说:如果不介意的话,今晚将由她来为我们泡茶。
反正是朋友间的品茶闲聊,没啥事,何况人家允许我们自带茶叶已经很照顾了,作为茶楼的主管还亲自来为我们泡茶,这对客人来说,也算是不小的抬举了。多一位朋友加入也是乐事,我们很高兴地请她落座。
且称她芙蓉吧,因为在后来的交谈中,知道了她的姓名。芙蓉说她已经喝了五年茶,因为喜欢喝茶时的感觉,常常穿行于茶的曼妙空间,不知不觉就会进入一种忘我的意境。这的确令人惊奇。问及年龄,她笑而未答,看上去顶多二十几岁,一个素雅娴静的女孩。教授问道:你是这儿的茶艺师还是经理人?她淡淡一笑,只称自己是茶人。
如果在南方的城市里,年轻的茶人并不稀奇,可是在北方,在茶文化相对贫瘠的地方,如此精通茶艺,深喑茶道的人尚不多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若小的年纪便能够撑起一家颇具规模的茶楼,着实不简单。
既然是爱茶人聚在一起,自然从泡茶开始。无须焚香心已静,因为窗外有清风明月,室内有茶香氤氲。
都喜欢用白瓷盖碗泡茶,这很自然,因为尝试新茶还是用白瓷盖碗为最佳。
第一道茶“老君眉”,由芙蓉来泡。先用热水烫碗洗盏,请茶入瓯后,悬壶高注,以涓细的水流沿碗壁缓缓沏入,稍停片刻,待茶醒后便出汤分盏。一招一式都是那么娴熟,动作、时间把握的恰如分寸。一道老君眉,被她演绎的香气四溢,似旷野清风徐徐而来,清清扬扬,幽幽淡淡,把那岩骨花香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道“石乳香”,由教授亲自主理。教授泡茶的水平没得说,喝过教授泡的茶的人都知道,即使是最普通的茶叶,到了教授的手里,也能给你泡出一等茶叶的水平来。更何况今儿是在威海著名的“万年春”茶楼,当着诸位茶友的面,还不得使出看家的本事发挥出超常的技艺来。
果然不凡!那盏“石乳香”泡的,岩韵悠悠,醇香绵绵,回甘徐徐,回味畅畅,犹如空谷幽兰,浮动着幽幽暗香,竟直把人带入一种至清至雅的美妙境界。“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此时的心境,恰如皓月当空时、竹林溪水边,听一曲高山流水,心情在舒展,心绪在延绵。
教授极力建议让我来泡那百年老枞“水仙王”。平常喝茶,都是自品自饮,只把握茶量、水温和冲泡时间,不甚讲究冲泡技法,在品茶高手面前,万万不敢献丑。怎奈教授等人苦苦相逼,无奈之下,只好赶鸭子上架,装模作样地充当一回“茶艺师”。
按自己的路数一道道程序走下来,竟也把那百年老枞“水仙王”泡出了真味!缭绕的香气和醇厚茶汤,品几口,就会让人感觉荡气回肠。难怪教授他们品过后交口称道,认为三人之间,我泡的茶最具霸气。
其实我知道,那是茶好,非我水平高。
一场茶事,直到深夜,彼此交流着对茶的感受和理解,各自展示自己的泡茶技艺,让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了氤氲茶香中,忘却了时间,忘却了是初次相识。
总觉得在家喝茶与在茶馆里喝滋味感觉不同,探究原因,怕是与环境、氛围和心情不同有关。常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品茶亦是如此,更何况是同道好友之间。
忘不了那场茶事,忘不了那个夜晚。在“四眼楼”,在“万年春”。
(文/图:晨歌暮曲)
一场茶事,直到深夜,彼此交流着对茶的感受和理解,各自展示自己的泡茶技艺,让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了氤氲茶香中,忘却了时间,忘却了是初次相识。
欣赏了.
晨歌总有好茶喝,羡慕呀!
随着晨歌的美文,认识了百年前的老建筑“四眼”洋楼,品味了茶的香韵,感悟人生的真谛,真是收获不少,在这炎热的夏季似一屡凉风吹来,真谢谢晨歌的分享!
晨歌喝过的茶可真不少啊!
晨歌喝过的茶可真不少啊!
一场茶事,直到深夜,彼此交流着对茶的感受和理解,各自展示自己的泡茶技艺,让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了氤氲茶香中,忘却了时间,忘却了是初次相识。
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