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属于浙江嘉善和江苏吴江的汾湖,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绘赋的钟情所在,如元代大书法家赵子昴的《分湖水村图》,元代大文豪杨维桢和近代文化名人柳亚子的两篇同题游记《游分湖记》等等,彰显着汾湖的文化底蕴和诱人魅力。
我辈虽是俗人,难免亦会攀附风雅。故从芦墟老街一出来,就打听了去汾湖的路径,按指示,不多一会儿就到了。走进一看,原来是汾湖公园,便购票而入。
园内非常安静,好像就我们三个游人。缘径而行,两旁如茵的绿草,茂密的绿树,把空气也染成了绿色,心情也随之舒展开来。
走上带有阶梯的葡萄架长廊,就来到了一栋挂有“芦墟山歌博物馆”招牌的房子,只是铁将军把门,未能一窥闻名江南的芦墟山歌了。但这些微的遗憾,马上就被眼前的美景所替代。
因为豁然在眼前的是一碧波荡漾的湖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绚丽的粼光。湖中有亭,九曲石桥将亭和两岸连接。走在这曲折的石板桥上,徐徐的凉风,好象要把身体吹得飘然起来。
走到对岸,眼前的景色又为之一变。水榭亭台,隐映在交错的绿树荫丛;曲径通幽,回转于玲珑的荷池石山。宛然,又来到了一个典雅、精致的苏州园林。却又比苏州园林更具一份气势,因为,边上是浩瀚的汾湖。
沿湖岸而行,最美的莫过于婆娑的堤柳了。也许都已有几十年的树龄,柳丝几乎垂到了湖面,无风时,丝丝柳烟,碧碧清波,宛如一幅静止的画;风起时,柳丝随风起舞,又仿佛是少女的长发,在空中飞扬。
湖岸的尽头是一条夹杂着芦苇和树的堤岸,将公园内外的汾湖一隔为二。隔堤而望,分明又是另外一幅景色。但见湖面满是绿草,只在远处才显露水的涟漪。“啊,好大的一块草原。”由于筱刚从呼伦贝尔回来,便打趣地说道。
“嗨,还真像啊!”筱应和着。
一旁的笑也一边兴奋地叫道:“简直太美了!”一边忙不停地把美景摄入自己的相机。
拂柳翠荫,曲栏亭榭,白云轻浮,水光潋滟,不正是一个品茗的好所在吗?于是,大家就找起了喝茶的地方。
也许这里尚未列入旅游景点,人太少的缘故,唯一的一个茶室也早已歇业了。幸好我们自带有茶水炉壶,要不还真难在这美景中享受到喝茶的乐趣呢。
找不到桌子,就在一个廊榭的石板长凳上架起了炉壶,煮水瀹茶。
筱拿出一茶罐来说:“这是朋友送的一罐奇茶,有桑树叶的香味,你们看看到底是什么茶?”
我接过一看,芽叶果然奇特,香味亦如筱所言。我是不识茶的,当然看不出所以然,便马上递给了笑。
笑是品茶高手,对茶的研究及痴迷不逊于一些专家学者。果然,上手一看便马上说道:“这是非茶之茶,桑树叶。取之刚发的嫩芽,做成茶饮之,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功效,在我们老家,许多老人平时都喝这个。”
正说着,煮着的水也开了,便置茶于盖碗,提壶冲瀹。随即,一股奇特的香味,随着那缕茶烟,弥散开来。
倾茶于瓯,微嘬一口,融有淡淡桑叶香的那缕清泉,便缓缓流入口中,一阵清凉也随之侵入五脏。不苦、不涩,略有回甘,果然是消夏佳饮,这非茶之茶原来也是如此的不同凡响。
湖光粼粼,碧风袭袭,曲径幽幽,林鸟叽叽,茶烟袅袅,彩蝶依依。如此美景,如此意境,已然令人心醉,而那古老的“蒲滩鸳浴”、“胥滩古渡”、“朱桥牧笛”、“汾埂渔舟”等汾湖八景,更会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难怪柳亚子先生能写下那么多吟咏汾湖的不朽诗章。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难道,这不也是我此时的心情写照吗?
汾湖确实漂亮.自带炉壶茶具在如此美景中品茶,美哉!
感谢梦箫君行云流水的文笔,带着我们网游汾湖,又品了一道桑叶茶。
三朋两友游山玩水,汲泉烹茶,美哉~~快哉~~!
果然不错啊
谢谢楼主好文
这种桑树茶是炒过的还是直接晒过的?
说得我也想喝了,不过不用梦箫寄 ,我家好象还有
这种桑树茶是炒过的还是直接晒过的?
说得我也想喝了,不过不用梦箫寄 ,我家好象还有
我也想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