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韦布西亚多(Webu Sayadaw,U Kumara, 1896-1977)
生於上缅甸,剃度出家後,心仪佛陀教法中的实践面。然后他努力于内观的实践,并获得伟大的阿拉汉果。
1927年,年仅三十一岁,便开始弘扬佛陀的内观训练,足迹遍及全缅各地,五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是当代缅甸佛教中,独树一格的长老。
1977年,韦布西亚多般涅磐。
他是二十世纪中缅甸僧团者伟大圣者之一,他以他的修行的努力和奋斗要无愧于佛陀的教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如何**戒律】
去做一些有价值的行为,诸如清理佛塔,或浇水供养菩提圣树,为导师或父母服务,甚至关切你家人的需要,这些行为会丰富戒律的宝藏。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修行人仍然可在禅修中。如果你疏忽责任,你可以确信自己已经具足戒律了吗?如果戒律还没有**,你能够获得你所追寻的快乐?如果没有快乐,没有和平,你就不可能契入禅定;缺少了禅定,你就无法获得智慧。
补注:韦布长老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掌握起来会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所以请大家阅读之余,请不要轻易操作。因为看似简单扼要,但作起来要谨慎。不要自学尝试,这会有一定风险。
如果要了解实践,今后可以发心去缅甸学习。
-------------------------------------------------------------------------------------------------
韦布西亚多简介
韦布西亚多(Ven. Webu Sayadaw)是缅甸本世纪最受尊崇的比库之一(Sayadaw 是比库的一种头衔,意思是「尊贵的比库老师」)。他以重视实修甚于学术成就而知名。韦布西亚多于一**六年二月十七日出生在上缅甸的殷平(Ingyinpin)村。他在九岁成为沙弥,并开始接受巴利佛经的传统训练,二十岁正式成为比库。一九二三年,受戒七年后,离开了寺庙,花了四年时间独自修行。他练习(后来也教导)观息法(Anapana-sati 觉知呼吸的进出)。他说练习观息法可以达到非常深入的专注,而发展出内观(Vipassana 洞察力),觉察到一切经验的特质:无常(anicca)、苦(dukkha)、无我(anatta)。韦布西亚多以精进禅修及大部份时间独处而闻名。据说他已经达到阿拉汉的境界,从来都不需要睡眠。
韦布西亚多一直住在上缅甸直到五十七岁,他把时间放在当地的三个禅修中心。在一九五三年接受乌巴庆老师邀请第一次前往仰光之后,他的行旅延伸到缅甸南部,有时会去教课或禅修。他也前往印度与斯里兰卡朝圣。韦布西亚多晚年住在他出生地的禅修中心。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六日过世,享年八十一岁。以下是描述西亚多首次会见乌巴庆老师以及后续的情况。
在一九四一年初,乌巴庆刚被升为缅甸铁路局的主计长。他的职责之一是搭乘仰光─曼德拉(Mandalay)路线,审查各地方火车站的帐目。他搭乘主计长专用的车厢旅行,有完整的办公室设备与住宿设施。他的车厢被连接到火车上,然后停靠在不同车站。
七月的一天,他的车厢误停在Kyaukse 镇的车站,位于曼德拉南方四十哩。虽然他原先没有查帐的计划,但身为主计长,他可以检查任何车站的帐目,于是他就开始进行。工作完毕后,决定去附近的税沙隆(Shwetharlyaung)山,于是就与当地火车站长一起出发。乌巴庆听说有一位叫做韦布西亚多的比库有很高深的修为,就住在附近。他们从山顶看到远处有一群房舍。认出是韦布西亚多的寺庙,就决定前往。大约下午三点,他们抵达寺院。一位老尼师正坐着捣碎咖哩和豆子,他们问她是否能拜见韦布西亚多。「现在见不到西亚多,」她说:「他正在禅修,要到六点才会从小屋出来。这位比库不招待客人。他只会在傍晚出来约半小时。如果这时候有人来,他也许会开示,然后回到小屋。他不是想见就可以见到的。」乌巴庆解释说,他是从仰光来的,没有很多时间。他非常想见韦布西亚多。是否可能在屋外向他致意呢?尼师指了小屋的方向,那是一间竹屋。乌巴庆与同伴走过去。
乌巴庆跪在地上说:「可敬的先生,我从下缅甸的仰光来到这里,希望能向您致意。」大家都很惊讶看到房门打开了,韦布西亚多跟着一群蚊子出了房门。乌巴庆向他致敬,同时保持身体对无常的觉知。「你希望得到什么,在家居士?」韦布西亚多问乌巴庆。「我希望能达到涅盘,老师。」乌巴庆回答。「涅盘?你要如何达到涅盘?」「透过禅修与了知无常,老师。」乌巴庆回答。「你从何处学习到了知无常?」乌巴庆解释他向铁吉老师(Saya Thetgyi)学习内观禅修的情况。「你一直在练习内观?」「是的,老师,我在练习内观。」「什么样的内观?」韦布西亚多进一步询问,乌巴庆就详细说明。韦布西亚多很满意。他说:「我在这个森林独自禅修多年,就是为了能体验你所描述的内观境界。」他似乎很惊讶看到一位在家居士不需要成为比库就能有如此的修为。韦布西亚多与乌巴庆一起静坐,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说:「你现在必须开始教导内观。你已经累积很好的波罗蜜(福慧资粮),应该传授正法给其它人。不要让你身边的人错失了接受教导的机会。你不能等待了。你必须开始教导,现在就开始!」这样一位圣人给予如此有力的正法指示,乌巴庆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必须开始教导。回到火车站,副站长成为他的第一个学生。乌巴庆老师在自己的车厢中教导他观息法,使用餐车的两张桌子当座位。
虽然乌巴庆老师十年后才正式开始传授内观,但这次会面是分水岭。从此之后,乌巴庆老师开始与其它人分享禅修知识。一九五三年,下缅甸有许多冲突战乱,有些政府官员建议邀请一些高僧到首都仰光。传统习俗相信,圣人前往**地区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而使**平息。韦布西亚多在仰光并不出名,因为之前他只去位于皎栖(Kyaukse)、税布(Shwebo)与殷平(Ingyinpin)的三个禅修中心。从来没有离开缅甸北部的这个小地区。但是乌巴庆老师觉得应该邀请这位高僧来仰光。虽然乌巴庆老师从一九四一年就不曾见过也没和韦布西亚多连络,他很有信心韦布西亚多会接受邀请。所以他派遣一位助理前往上缅甸,请求韦布西亚多到乌巴庆老师在仰光的中心停留一周。
这时候是雨安居(雨季时的避静)的时候,根据寺庙规矩,比库应该禅修而不外出旅行。比库于雨安居避静时通常都不能外出;但是如果有特殊原因,比库可以离开七天。当乌巴庆老师的助理抵达曼德拉,那里的人听了他的请求,都嗤之以鼻说:「韦布西亚多从来不旅行,更不会在雨季时外出。他连一晚都不会外宿,更别说是七天了。你白来一趟了。」但是,老师托付的任务在身,他得坚持下去。他坐出租车到税布,求见韦布西亚多。当助理说明是乌巴庆老师派他来邀请西亚多时,西亚多立刻回答:「是的,我准备好了,我们走吧!」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震惊。
韦布西亚多与他寺庙中的比库一起前来国际禅修中心(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Centre)。乌巴庆老师与韦布西亚多初次会面距今已不只十年,由此可见韦布西亚多对乌巴庆老师的器重。比库愿意前往在家居士的禅修中心,更是非比寻常。韦布西亚多从一九五四年到过世的一九七七年之间,每年都会照例前往缅甸南方的城镇教导正法。乌巴庆老师在世时,韦布西亚多也会定期前往国际禅修中心。韦布西亚多已公认到达极高的禅修境界,因此国际禅修中心非常荣幸能接待他。当韦布西亚多在乌巴庆老师的中心时,他每天都会有简短的正法开示。他有一次提到:「当我们第一次来这地方,这里像丛林,但这些年来发展神速。就像佛陀在世时,让许多人受益一样!谁能计算得出来?真是无法估计!」乌巴庆想遵循缅甸传统,至少在一生中出家一次。没有事先告诉任何人,他和他的亲信**乌柯雷(U Ko Lay)(曼德拉大学的前任副校长)前往韦布西亚多在税布的中心,在韦布西亚多的引导下,当了约十天的出家人。
乌巴庆老师过世后,韦布西亚多前往仰光,会见乌巴庆老师禅修中心的二十五位学生。当他得知乌巴庆老师的死讯时,他说:「你们的老师永远不会死。你们老师这样的人不会死。也许你们现在见不到他,但他的教诲依然存在。不像有些人虽然活着,却彷佛已经死去─活得没有目标,也没有让任何人受益。」
Sadhu! Sadhu! Sadhu!
礼敬伟大的老师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