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去古丈,和我以往出行一样,也不一样。一样的是: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每次都是喝茶喝茶;不一样的是,这次与湖南农大的黄老师相遇,让我觉得向前行的力量又有了很大的加强。
到湖南的第二天,我们按计划到古丈。黄老师与我们同行。和黄老师第一次见面,却无生分感。这一点我很是欣慰。我特别特别怕所遇之人一路上都在谈一些高高在上的茶文化,完全都无法落地,这是我至为痛苦的。此生,注定此生我都没有能力去做些**的事情。我想,我也只能依偎着茶过这样的人生。这也是认命,这也是放下,这也是执著。只是,我也深深的知道,这条路是值得我一直执著下去的。
茶文化不能落地的情形到处可见,这种现象极不正常的。不敢说我所做的就一定是对的,也许在后来的发展中,我们发现,这中间也有一些问题。并且我可以说,肯定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但是,至少现在是对的。
记得我们到古丈的当天晚上,我们到茶馆喝茶,有朱海燕博士,有张家界的张茜,当然我们也拉上了黄老师。黄老师话不多,只是我在泡,我在说,黄老师看着,听着。只是我觉得那神态是如此的安静,专注。这让我感动,也让我吃惊。在路上的时候,记得黄老师会说了一句话,说茶文化她看不懂。这让我很迷惑。
为什么茶文化是看不懂的呢?
现在的这个眼神和状态依然是让我迷惑。一直喝到较晚了。黄老师说,说实在的,研究这么久的茶,我是第一次是在欣赏一个茶。
这句话说出来,我不知道如何去回应。
我们的茶文化到哪儿去了。黄老师是研究茶学的,博士都带了好多了,喝的茶可以说是无数了吧,此次却是第一区欣赏一个茶。这不能不说是茶文化的悲哀。我们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都喜欢坐而论道,却鲜有能把茶文化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和真正的所谓平常道联系起来的。就如禅宗中说的生活禅,却没有几个人真正能踏踏实实的一点一滴的去实修的。
专家们在一起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冠冕堂皇的话说完了,都得到了某一种程度上的满足,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了很多的云彩,却一直都下不了雨。
这样的情况如此普遍,忍不住让人泪雨滂沱。
匆匆回到长沙,晚上到白沙源喝茶。黄老师如约而来,大家都很吃惊,因为大家都知道黄老师很少出来喝茶。我带了几种茶,大家喝得很高兴,我也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也把一些所谓的很高深的话题用茶,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我力所能及的诠释。
道不远,茶不远。
一直到零点,我们终于要说88了。我第二天要回北京。而黄老师听说我要黑茶类在冲泡过程中,洗茶这一工序对氟含量的影响数据时,当即就说,这个实验由她来安排。五一后不久就可以给我。
让我欣喜的是,2号我就收到黄老师发来的邮件。邮件把实验的设计方案发给我,如果我有什么想法,可以进行修改,依照我的方式来进行实验。
想起黄老师,我也忍不住微笑。只是微笑之后,我真的觉得又是如此的苦涩。茶文化,究竟在哪儿?
站在白沙源的庭院里,黄老师说,以前大家都在说茶文化,可我觉得茶文化和我心目中的不一样。离我太远了。今天晚上,我觉得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茶文化。
听完无语,茶文化怎样才是正途呢?让这些爱茶的人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我真是这样想的。茶文化推广还有多长的路要走?我不知道。我只是知道我会坚定的走下去。
我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好或者坏,我觉得被人肯定是一件好事。并且,我觉得有黄老师支持,我肯定会做得更好的。我也希望在她的帮助下,把我很多觉得迷惑的事情一点一点的解开。
回到北京,一直一直的这样被感动着。
我们举杯吧,感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