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色界以上,又有四处: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世尊说的下面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终与开篇宗旨:自识妙觉明心不离啊。
世尊补充了三界中的四种阿修罗类,或从胎生摄鬼趣,或从胎生摄人趣,或从化有摄天趣,或从湿生摄畜生趣。
但无论是地狱饿鬼畜生,还是人神仙阿修罗,“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如果“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这些众生(从地狱到无色界天),“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的原因,还是因为“皆由随顺杀盗淫故”,这是做到了无杀盗淫,也只是鬼伦天趣之间的区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一样还是“有无相倾,起轮回性”。只有做到“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
如此断三业之外,还要除三惑(贪嗔痴),“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
“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
“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
“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世尊到这时候,已经是把“真修行法”都说完了,就动了下身子,挪了挪身边的一些物什,叫啥揽七宝几,回紫金山。接下来就是说在修证过程中,一切可能出现的魔景魔事,叫做细说五阴魔。
我总觉得世尊在开说细节之前的话都特别重要。比如这一段:
第一句:“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差别”。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这一句把前面几卷又重复了一下。
我非常非常喜欢下面一句:“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这句话真是宏大无边,让人有腾越飞升膨胀至虚无之感。我们目前所及的宇宙世界是在虚空中,而这虚空却是由这妙觉明心而来,或者说都只是在这个妙觉明心里头,而这包容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十二类众生的虚空,在这妙觉明心里面,就好象是一小片云飘在这太清天上!我们这本觉妙明觉圆心体是何等何等等摩诃啊。。。。
还有更可怕的,因为虚空生汝心内,所以“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修行证道,成佛之时,这虚空里将有大地震荡,水陆飞腾,屋宇崩裂之象。这好象是灾难啊,对众生们都会有哪些影响呢?1,对于修禅的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罗汉,没有影响,因为他们“心精通洵,当处湛然”。2,对一切魔王及鬼神诸凡夫天,影响最大,因为其宫殿无故崩裂,所以无不惊慑。3,对凡夫,因为“凡夫昏暗,不觉迁讹”。
这样一来,那些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说是这些妖魔鬼怪对真正修三摩提者,是肯定要有捣乱的,因为你修成了,他的房屋宫殿就崩析了。
不过不必担心,因为诸魔虽有大怒,但“彼尘劳内,汝妙觉中”,两不搭界,所以,他的干扰“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结果是“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最后胜利的还是我们。随说理上是这样的,但过程中,还有很多回合,稍不留神的话,这此魔惑也能成就破乱,或者被阴所迷,成为魔人魔子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呢?那就不能“徒恃神力”,而要“当处禅那,觉悟无惑”。
阿弥陀佛!不简单啊 !
下面的经义,被解读为修证密因所在。分别解读了禅坐时色、受、想、行、识五阴区宇之实相境界与对应态度。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浊劫。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这是一入趺坐,一念放下的初期状态。是要销落诸念,做到精性妙净,自然会从幽黯到洞开,以超劫浊。然仍是妄想为本。
此禅那入色阴区宇,有十种现境,或身能出碍,或于身中拾出蛲蛔,或空中闻说法事,或见毗卢遮那,千佛围绕,或见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暗夜见物,或四体能受火烧刀斫而不觉,或能上观天宫,下观地狱,或中夜遥见远方市井眷属,或能形体变移。
世尊说,这些都“非为圣证”,“不作圣心,为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修行人进入到这些境界时,如果“迷不自识”,以为自己成佛得道,登圣境了,那就坏了,甚至会“大妄语成,堕无间狱”啊!
原帖由
简单行者 于 2009-3-12 12:00 发表

下面的经义,被解读为修证密因所在。分别解读了禅坐时色、受、想、行、识五阴区宇之实相境界与对应态度。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 ...
二书,好精进
善哉善哉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这是受阴阶段,世尊的比喻是,象人在梦里发魇一样,魇,就是俗称的鬼压床那种状态吧。能看能听,就是不能动。似乎是能识得佛心了。
这过程中又有十种阴魔来扰彼定中诸男子,或发无究悲,见人啼泣;或生无限勇,见人则夸,我慢无比;或生大枯渴,修心无慧自失;或自心疑是卢舍那,自言得无上义谛;或生无尽忧,求人害已命解脱;或生无尽喜,见人则笑,自歌自舞于路边,自言得无碍解脱;或无端大我慢起,轻十方如来,不礼塔庙,摧毁经像;或心生无限轻安,自言成圣得大无碍;或归向永元,拔无因果,一向入空,饮酒啖肉,广兴淫秽,破佛律议;或生无限爱,爱极发狂,化白衣平等行欲。
世尊说,这种种情形,不可自迷,“悟则无咎,非为圣证”,可不是什么成佛证果了,如果自以为是成佛证果,“若作圣解”,那才是真的入魔了,“失于正受,当从沦坠”。世尊言语谆谆,不可不察啊。
哪里精进啊,都快读了一年了,得加紧点结束一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 10/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