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宜兴的
紫砂壶艺术的兴衰故事,不难看到,大凡文人艺术家介入
紫砂壶艺术的时期,
紫砂壶艺术便会出现繁荣和兴盛。大凡非文化或反文化力量介入时期,却令
紫砂壶艺术式微和衰败。这个浅显的历史表象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半闲一向有很强的好奇心。认识郑荣,让我的好奇心找到了一个安放点。
无论有多少种原因,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不应该被忽略的。那就是
紫砂壶是一个独特的文化艺术的载体。天下恐怕找不出第二种像
紫砂壶这样的,可以同时同体承载多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赋予了
紫砂壶以艺术生命,换言之,
紫砂壶也同时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拓展的新的艺术空间。
原帖由
半闲 于 2010-7-11 00:38 发表

其实买壶也有四易。只信名人,不信能人,一易;只信他人,不信自己,再易;只与物交,不与神交,三易;只为摆设,不为茶事,四易。
半闲兄一个四难一个四易,已经说尽了天下壶事,叫我们还怎么做文章!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壶的基本构成是砂土、做工、烧成,以及由这些因素构成的技术,这是形而下的,是器。还有形而上的道,这是制壶者的思想意识,这就表现为壶所能达到的境界。
技术与艺术的区别在于:技术可以全凭手上功夫达到,艺术则需靠修养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