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137774 次 | 回 184
#141 牧歌 | 只看他(她)
2010-07-18 13:07:22 引用

原帖由 蠡墅村人 于 2010-7-18 21:00 发表 做与用是其理,玩是其趣。有理有趣方为上品。不知牧歌兄以为然否?


是也!

#142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10-07-19 03:07:27 引用

原帖由 蠡墅村人 于 2010-7-18 21:00 发表 做与用是其理,玩是其趣。有理有趣方为上品。不知牧歌兄以为然否?


有理有趣方为上品.

#143 蠡墅村人 | 只看他(她)
2010-07-19 05:07:43 引用
#144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19 12:07:05 引用
在宜兴,占地面积不小的紫砂工艺品市场,云集了当地紫砂商人和紫砂艺人的工作室和店铺。给我的印象是买的人比卖的人少,大约应了商界的一句老话:出处不如散处。不过,我们还是饶有兴致地走了一会儿。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这里紫砂壶的报价可以从10元到数万元不等。似乎与制作人的社 会地位有关。据说,有一种叫做“职称证书”的文件,把从事陶艺工作的人们划分出阶级。于是,这边厢管那边厢的制品叫做“乡坯”,而相反的便被称为“柜子货”。但各个所谓的阶级都有着一些共同语言,那便是谁都强调他所用的是最上乘的紫砂泥或者最真本事的职称。就是职称不济的也要一再暗示曾为某某大人物代工。仿佛来买紫砂壶的客人都是冲着紫砂泥来的,或者是来买职称的。
#145 清水散人 | 只看他(她)
2010-07-19 13:07:34 引用

本来辨别真假紫砂泥就够烦的了, 现在又多了个职称。假如卖紫砂壶的说它是某未知名的高级职称工艺师的制品,难道顾客还要学会辨认职称的真假。


 

#146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19 13:07:39 引用
其实,做工技艺是否精湛,还是不难识别的。据说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像朱可心这样的大师也曾与**职工一起做相同的壶,可是到了广交会很快就被客商分辨出来了。尽管当时统一款章印的是“中国宜兴”或“荆溪”。这也印证了顾老的话:是真的永远也假不了,是假的,一千年也是假的。
#147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19 13:07:12 引用

原帖由 清水散人 于 2010-7-19 21:11 发表 本来辨别真假紫砂泥就够烦的了, 现在又多了个职称。假如卖紫砂壶的说它是某未知名的高级职称工艺师的制品,难道顾客还要学会辨认职称的真假。  


 

#148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19 13:07:45 引用
任何现象的存在,自有它存在的理由。无论叫卖的是什么,是因为有买的。大凡买者不自信而又务虚的便买职称;买者不自信而又务实的便会买紫砂泥,反之亦然。不自信的跟不自信的成交,附庸风雅的跟附庸风雅交易。虚者虚之,实者实之。好不热闹。
嗨,热闹就行。反正像这类买家,大约也合该放放血。
#149 清水散人 | 只看他(她)
2010-07-19 14:07:30 引用
问好半闲兄!
#150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19 15:07:08 引用
问好散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上一页 15/19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