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137774 次 | 回 184
#161 盼春归 | 只看他(她)
2010-07-20 03:07:13 引用

原帖由 半闲 于 2010-7-20 00:50 发表      半闲以为,当工艺品跟工艺品比较时,自然只好从它们之间的工艺技巧方面去识别,不熟悉工艺的买壶人的确很难分辨它们之间的高下。这大约就是工艺师们担心“假冒”的原因之一。这恰好说明再精湛的 ...


 

#162 春风 | 只看他(她)
2010-07-20 03:07:14 引用
开眼界,学习了!
#163 蠡墅村人 | 只看他(她)
2010-07-20 03:07:55 引用

原帖由 清水散人 于 2010-7-19 21:11 发表 本来辨别真假紫砂泥就够烦的了, 现在又多了个职称。  


职称证书有真假,紫砂泥无真假之说。因为


紫砂作为一种物质,它属于陶土。紫砂只是一种含砂较高的陶土的约定俗成的称谓。类似的陶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


我们现在所谓紫砂,其实已经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作为原料的陶土,二是由宜兴特有的工艺做成的茗壶及相关的产品。


把宜兴壶统称为紫砂壶,这是近代的事。在这更早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称为砂壶、宜壶。

#164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20 14:07:53 引用
据说60年代宜兴还在河南,山西等地设了分厂。并出产过获奖作品。不过,还是宜兴的原料做的壶品质好。拿普通日用陶器的陶土作茗壶就很不好。
不过,手工作一把茗壶颇为不易,我想除了批量生产的模具壶,大约没有手工做壶的艺人会选择普通陶土做壶吧。

半闲觉得最难判断的是手工壶和非手工壶。不知蠡墅村人有何方法可以介绍一下呢?
#165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20 15:07:19 引用
      浏览过宜兴紫砂壶的店铺和各类陶艺工作室,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存在某种默契的分工,一般做壶的与刻画图文的往往不是由同一个艺人完成。这大约也是术有专攻的传统工艺养成的某种无奈。 
       要想达到高超的做壶手艺已绝非易事,何况还要书画篆刻高明更是难能可贵。所以,往往在一把壶上,很难做到一气贯通,浑然天成。造型的神韵往往被不大谐和的书画篆刻的气韵所伤。所以,吴冠中先生和许多艺术家不大主张在壶上添加“多余的”信息,变得可以理解了。
       但是,如果一把壶从造型设计到书画篆刻全部由一个人完成的话,那么,先前的那种气韵冲突的可能性将可得到化解,甚至可以达到气韵生动的至高境界。
       不过,这不仅对做壶人的综合素质的极高的考验,也是对用壶人的综合素养的某种考验。
#166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20 15:07:04 引用
应该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个综合素养全面的艺术家。为茶家寨的茶品设计并亲手做了一个系列的茗壶。






#167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20 15:07:12 引用
更为有趣的是,郑荣先生的包装用纸,都是他平日练习书法的稿纸,浸润着他刻苦的墨香。


#168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20 15:07:15 引用
郑荣先生的书法作品。









#169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20 15:07:55 引用

#170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10-07-20 16:07:19 引用
郑荣先生在做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上一页 17/19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