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怎老碰壁呀
半路出家不在哦
达摩西来 渡化中土 岂是半路出家
老子出关 道德传世 原来一脉全真
清心寡欲西来僧,明心见性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古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今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联谱。
清心寡欲西来僧/
此對句中第六字的平仄不容通融更換,
一經更換,便犯了平三連的大忌。
今怎老碰壁呀
碰壁回頭神志清,深思妙對。
清心寡欲西来僧,明心见性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古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今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联谱。
清心寡欲西来僧/
此對句中第六字的平仄不容通融更換,
一經更換,便犯了平三連的大忌。
1 上茶
昨天已经发现,没有来得及改。
2 同你讨论一个问题 滄海橫流東逝水,地覆天翻
清心寡欲西来僧, 明心见性
您以为地覆天翻 明心见性 对 地覆天翻
若严格来论会如何? 是不是要 心明性见 更好一些?
3 请教一个一直比较模糊得概念 一般来说是否除了 135不论 246 注意之外
倒数第二个字一定也要注意?
1 上茶
昨天已经发现,没有来得及改。
2 同你讨论一个问题 滄海橫流東逝水,地覆天翻
清心寡欲西来僧, 明心见性
您以为地覆天翻 明心见性 对 地覆天翻
若严格来论会如何? 是不是要 心明性见 更好一些?
3 请教一个一直比较模糊得概念 一般来说是否除了 135不论 246 注意之外
倒数第二个字一定也要注意?
謝謝。
願意一起切磋討論:
2,
地覆天翻(天翻地覆)/
成語(動詞)。
明心見性(心明性見)/
未搜尋到成語詞典中有這個詞條。對其詞性,我也難以判斷。
3,
七言詩或聯使用平仄字的一般要求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即句中第一,三,五個字的平仄聲可以通融互換;
而第二,四,六個字的平仄聲則不可通融。
這是因爲詩句或者聯句中每個字的音節,並不是單個字單個字地發出來的,
如不能念成:
朝---辤----白----帝----彩----雲----閒;
按照漢語的習慣,讀起來大都由“雙音頓”構成(即每兩個音節有一個短暫的停頓),
如:
朝辤----白帝----彩雲----閒,千里---江陵---一日---還。
這樣,第二,四,六字停頓処的平仄要求必須分明,讀起來才能抑揚頓挫,聲調和諧。
一三五不論,也不是絕對的。雖然可以通融互換,但是要防止“孤平”和“平三連”。
“孤平”和“平三連”,是五言和七言都禁忌的。
1 上茶
昨天已经发现,没有来得及改。
2 同你讨论一个问题 滄海橫流東逝水,地覆天翻
清心寡欲西来僧, 明心见性
您以为地覆天翻 明心见性 对 地覆天翻
若严格来论会如何? 是不是要 心明性见 更好一些?
3 请教一个一直比较模糊得概念 一般来说是否除了 135不论 246 注意之外
倒数第二个字一定也要注意?
謝謝。
願意一起切磋討論:
2,
地覆天翻(天翻地覆)/
成語(動詞)。
明心見性(心明性見)/
未搜尋到成語詞典中有這個詞條。對其詞性,我也難以判斷。
3,
七言詩或聯使用平仄字的一般要求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即句中第一,三,五個字的平仄聲可以通融互換;
而第二,四,六個字的平仄聲則不可通融。
這是因爲詩句或者聯句中每個字的音節,並不是單個字單個字地發出來的,
如不能念成:
朝---辤----白----帝----彩----雲----閒;
按照漢語的習慣,讀起來大都由“雙音頓”構成(即每兩個音節有一個短暫的停頓),
如:
朝辤----白帝----彩雲----閒,千里---江陵---一日---還。
這樣,第二,四,六字停頓処的平仄要求必須分明,讀起來才能抑揚頓挫,聲調和諧。
一三五不論,也不是絕對的。雖然可以通融互換,但是要防止“孤平”和“平三連”。
“孤平”和“平三連”,是五言和七言都禁忌的。
学习!
滄海橫流東逝水,地覆天翻
长空斜引西霞静,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