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讓我 我隨手從我的書櫃裡面取一本茶書來看看吧,這是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譜』,裡面介紹了許多早期的普洱茶圖。
先來看一張『茶王』福元昌的內票。
內容:本號在易武山大街開張福元昌記,楝選細嫩馨香茶葉,加?萌精工揉造,?淨白尖,...
這張內票破損太嚴重了,看到眼睛脫窗還是難辨內票文字的全文!不過沒有關係,因為相關的重要形容詞已經大部分出來了,分別是『易武山大街』『楝選細嫩馨香茶葉』『精工揉造』『白尖』等等,把茶王福元昌的選料和製程的重點給寫出來了
另外一張福元昌內飛(藍票)
內容為:本號易武大街開張福元昌記,專辦普洱正山,地道細嫩尖芽,加工督造,歷年已久,遠近馳名,誠恐假冒,故特家此內票以杜蒙混。 主人余福生
很漂亮的內飛。
好玩的是,藍票福元昌強調他的毛料來自『普洱正山』而非『易武正山』,可見藍票福元昌的毛料來源可能來自其他茶山,另外,『細嫩尖芽』表示他的毛料較為高級,並非粗枝老葉,『督造』表示這些茶也許不是從『自家工廠』出來的。
再來看這張『龍馬同慶號』的內飛。
這張內飛很有名,我應該是史上最早引用這張內飛來質疑早期號級茶跟現在大樹茶有著明顯的製程差異的史作俑著吧。
內票內容為:本莊向在雲南久歷百年字號,所製普洱督辦易武正山陽春細嫩白尖,葉色金黃而厚,水味紅濃而芬香,出自天然,金家內票以名真偽。 同慶老號啟
其中,『易武正山』可以看出毛料的來源,『陽春』『細嫩白尖』可以看出同慶號的選料標準,從『葉色金黃而厚』『水味紅濃而芬香』等文字可以看到同慶號剛出廠時新茶的湯色和新茶的滋味----這兩句話我曾經在博客中多次的引用,是早期緊壓茶內票中少數提到普洱茶色/香/味的珍貴史料。
再來看『雙獅同慶』的內票(字體很小,又脫窗一次)
內容為:啟者本號向在雲南易武茶山選辦普洱正山細嫩馨香茶葉,加重萌芽,精工督造,發往香港銷售,中外馳名,久為士商所賞鑑,近來假茶漸增,仿造愈重,以致魚目混珠,真偽難辨,見有無恥之徒假冒小號招牌,希圖?利,是以本主人有鑑於此特??立?奸??,我自庚申年八月改換雙獅旗圖為記,貴客務須請格外留意,認明圖記...
這張內票實在太囉唆,字實在太小,不過卻透露了許多史料,其中『普洱正山』表示毛料來源,『加重萌芽』表示選料謹慎。
『發往香港銷售』表示此茶有外銷中外,『假茶漸增』表示那個時期已經有假貨流通,所以同慶號換了『雙獅旗圖』的商標,『庚申年』我查了一下,應該是1920年開始這個商標。
上圖是1935年以前的同興號內票
內容為:雲南普洱茶產於普洱府,?之七山,曰易武,曰倚邦,曰漫乃,曰蠻松,曰攸樂,曰漫臘,曰漫灑,此七山為易武所產者為最佳,其味天然清香,勿須人工燻造,其性溫和,不寒不熱,又能消食?養衛生,大有脾益,歷來進貢之茶均易武產者也,又茶分粗細兩種,粗茶即老茶也,細茶即??也,自??佳,易武百有餘年,楝採春??生之嫩尖,?新春正印記白尖,並未摻雜別山所產??採自??採產之一種,?茶偽造冒充易武山....分別真偽勿使魚目混珠....(拖窗第三次)
這是群記圓茶的內票
內容為:竊茶葉為吾國之產品,其氣味芬芳,清心明目,止渴生津,化痰醒腦,為世界人士所嗜,尤以滇產普洱貢茶為最良,因楝茶不認真,揉造不求精,以致日漸趨下,本莊有鑑於此,不惜重資聘請專門技師,精益求精,楝造細嫩雪白陽春馨香茗芽,精工揉造,銷往中外,恐有益利之途以偽亂真,特印此仿單,賜顧諸君請認明盧工品茶商標,為記,庶不致誤。 督造人XXX 監製人XXX分售處XXX總發行所XXX 主人張季皋僅識
這是紅印背面。
這片紅印的夾層大多是由粗老葉和枝梗組成,尤其四點鐘方向更可以看到兩片大大的粗黃葉!
這片是小票敬昌
從餅面就可以發現嫩芽的比例並不高
背面也大多是粗老葉組成(當然也有嫩芽,但是比例並不高)
大樹茶過了數十年後會變成怎麼樣?
|
很好的贴,至少比如今充斥论坛的垃圾贴好得多。印象中最近一两年没见过什么好帖,众多热闹的垃圾帖下透露出论坛一股死气沉沉的尸味。
引来的贴观点不论正确与否,至少用证据论述自己的观点。起码是实实在在论茶。
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便是错的也无所谓,至少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判断别人的对错关键看自己的修行,不是看别人的评论。
至于真实的对与错也许永远没有答案,留待时间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