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云南大叶种晒青生茶可以越放越好,这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
试着提问几个问题:
1.为什么大叶种晒青茶可以越放越好?其前提条件是什么?其物质转化的原理是什么?
2.您手上存储的普洱茶,真的都是在缓慢地后发酵、越放越好吗?也许有一部正在氧化劣变中,永远不可能愈久弥香!!不信的话,你自己泡几种试试看!
3.有机会喝到真正存放多年各种陈年老茶的朋友,(如十几二三十年的老乌龙、老观音、老岩茶、老白茶、老红茶,老普洱等),都奇妙地发现:原来不仅是普洱茶,其他茶类也可以愈久弥香。---其制作工艺各异,为什么一样也可以愈久弥香?
4.中国茶类众多,并不是所有茶都适合长期存放。同样在常温下存储,为什么有的茶可以愈久弥香?而有的茶仅放几个月或一两年便劣变,或发霉,或不堪饮用?
5.为什么有的普洱生茶仅十几年便己:汤红浓、味醇酽(当然还可以变得更好),而有的茶却依然黄汤青涩,非得期待他三十四年后才好喝?
不论什么茶,白茶、铁观音、岩茶、红茶、台湾乌龙、普洱茶。。。其核心的茶的本质是相通的。只是这核心的本质若不懂制茶之大道,并博品天下众茶,则难以领悟或无缘体会。
先以现在较流行的安溪铁观音为列:如果有两泡茶,一泡常温存放二年仍无陈味,另一泡常温存放一个月就出陈味,放一年就不堪饮用。
为何!
因为前者制作时激化了酶的活性,成品时茶性是活的。后者茶性己制死了。前者在现在多数人无缘喝到,而后者却是眼下最流行的茶品。前者放三十年叶底依然是活的,愈久弥香,后者放几年便"六六粉"味了。
这两泡茶若在当下泡着喝时,有几个人能从叶面与茶汤中分别得出来?
真正会欣赏好茶者没有品种之分,而好茶多寂寞。
真正的好茶是好得让你轻易不忍与人分享的茶,偶遇知音即倾盖如故。
这泡白牡丹己常温散放近三年,至今叶底依然鲜活,亦不串味。
高手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