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品无量山雨水茶
下一主题:茶是一本无字的易经
相见恨晚!
一切尽在不言中。
今早还喝着呢!
今早还喝着呢!
尽馋人
半闲兄:以茶底的活性来比较:
云雾茶最活、雨水茶次之、三为谷雨茶、四为古法饼、五为凤饼。
内质产生转换最历害的为凤饼 (冷热皆显)、谷雨茶 (冷喝才能感觉出,但回甘强)
回甘最快为古法饼与谷雨茶,回甘最慢为云雾茶。
----或许可依此找寻一些规律。
内质产生转换较历害的凤饼与谷雨茶有机质与茶氨酸含量都很高,也许较适合低温干燥的西、北方市场。
而有机质含量高的茶叶对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要求更严格,或许应改善成品包装材料与存储方法,同时出品干度要再干些。
因为这种加工工艺的茶叶:出品即适泡饮。既然制作理念不同了,则消费观点也应改变:买来就喝。
古人没有收藏N年再喝的观念,则古法制茶不是为了收藏。
也许古董茶是有机质含量低的茶,因为不好喝才无意留下。而古代普洱以西、北低温干燥地为主要消费群。
东南一带多阴湿潮热:故岩茶重火以利保存。红茶全发酵并干燥以去活性。绿茶炒青而烘之。
普洱收藏仍近年才风行,或因制法不古,生者苦涩寒,唯藏熟而饮之。
以上归纳起来似有思路了,但还需观察一两年后的变化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目前只是瞎分析而已。也许经阵放后出现惊奇的变化也未可知。
半闲兄又谦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