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到这一品,佛陀才开始真正说法了:”菩萨如法,应如是。。。。“
这里的法,我觉得是方法,修行之方法,什么方法呢?从布施始。狗一下或者度一下”布施 持戒“就会找到所谓”六度法门“,分分明明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成佛之道啊!
这些佛学概念虽然都不太陌生,但是对其真正涵义的理解,可能都不够。比如说这布施,我原来本能的以为,布施就是施舍,给他人以资助就是布施。慢慢的发现,布施的内涵远非如此!说是有财施、法施,什么三轮体空施,说是最高级的布施是放下!说实话,光头离这些境界还山高路远啊!
再回头想一下,如果说修行是个成长的过程,那么,初不着相发慈悲心灭度众生,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生儿的牙牙学语。到开始知道布施,该是要进幼儿园了。
布施不简单。因为佛说要“无所住行于布施”,要“无住相布施”。
我感觉佛是真苦口婆心的。上品里说发心,发心又要无心,如是灭度,实无灭度。这品里说布施,布施又是非布施,得无住相布施。
我有一点体会,佛在强调不执着。
云老大好!在你的地儿乱侃,还请包容,呵呵。。一齐来碾碾啦:)
以下是引用光头行者在2008-1-13 18:27:18的发言:
云老大好!在你的地儿乱侃,还请包容,呵呵。。一齐来碾碾啦:)
师兄客气了。您弘扬佛法是大布施,岂是乱侃。
云萱整日勿忙,正好抽空学些入门基础,并给师兄端茶奉水:
这一品的标题是“妙行无住分”,我理解为:精妙的修行从无相布施开始。
这一品里,佛反复问须菩提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读之觉得心量开阔,无有边畔。这宇宙浩渺,无边无涯,何物容之?自心量容之,在自心里,容这虚空,无边无际,无方无圆,无善无恶,在自心里,容这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赤黄黑白。。。
总之,我们知道了,修行从布施始,布施就是放下,放下就是放下,无住无相。。。四维上下虚空,不可思量,不住一点,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
呵呵,,再念念,是不是能体会一点点?
体会就是没体会,也无相也不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在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