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
六入
根
|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
因于妄尘
| 明、暗
| 动、静
| 通、塞
| 甜苦、淡
| 离、合
| 生、灭
|
发动作居中
| 见
| 闻
| 闻
| 知
| 觉
| 知
|
名为性
| 见性
| 听闻性
| 嗅闻性
| 知味性
| 知觉性
| 觉知性
|
入
| 眼入
| 耳入
| 鼻入
| 舌入
| 身入
| 意入
|
此六入均是离尘无体,非于根出,非从空来。故六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二处
眼与见处、听与声处、嗅与香处、尝与味处、身与触处、意与法处。
皆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十八界
眼、色为缘,生眼识色界。
耳、声为缘,生耳识声界。
鼻、香为缘,生鼻识香界。
舌、味为缘,生舌识舌界。
身、触为缘,生身识身界。
意、法为缘,生意识意界。
以上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时阿难又提了个问题:如来常说和合因缘,说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从六入、十二处到十八界,俱摈因缘自然呢?
这个问题真是提的太好了。所以我喜欢阿难,好象他就是跟我们一样的凡人。
如
来是这样回答的,好象有点不高兴。“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开示汝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这话让我
们明白,如来的教化里有第一义与非第一义之分。后面,如来说:“汝今谛听,吾将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乘者,通达实相。”
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析为邻虚。更析邻虚,即实空性。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水性不定,流息无恒。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空性无形,因色显发。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见觉无知,因色空有。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面积融,皆如来藏,本来无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