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114727 次 | 回 127
#61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11-09-20 12:09:52 引用
这种长篇的文字写出来,在这读图的网络时代没有几个人有耐心看下去的。

因为会懂做茶的茶人,往往专攻于制作某一类茶。

而不懂制茶的茶友,看着会很累,也不易看得懂我往下究竟想说什么。

其实,写这些文字只是过度,离我真正想表达的内容还差很远。
#62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11-09-20 12:09:37 引用

现在网上争议最大的茶,就是普洱茶


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其制茶理论与产品定位都自成体系。


且不说其理论体系是否经得起推敲,但至少在网上论茶,大家都服从于教科书理论,不会有太大争论。


而一旦谈论普洱茶,就非同一般了。每个人都有一套理论,比百家争呜还多N家。


而每套理论都经不起推敲,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解释不清了。


尤其是普洱生茶。

#63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11-09-20 12:09:45 引用

云南普洱生茶


先不说普洱生茶什么古树台地,什么纯料拼料之争。


先不说普洱生茶什么班章冰岛,什么大益下关之争。


也不说什么干仓湿仓,什么烘青晒青,是否可越陈越香之争。


就说怎么制茶吧!


其实,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云南普洱茶一头钻进了“低温说”、“后发酵说”、“微生物转化说”的死胡同里,走不出来了。


而忘了合理制作茶叶的根本原理。

#64 留芳 | 只看他(她)
2011-09-20 12:09:11 引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谢谢云萱老师,学生留芳慢慢消化吸收中。

#65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11-09-20 12:09:45 引用

原帖由 留芳 于 2011-9-20 20:44 发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谢谢云萱老师,学生留芳慢慢消化吸收中。


惭愧!

#66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11-09-20 12:09:51 引用

茶之为害,不外其二


一是生态破坏,化肥农药烂用,导致内质空虚,农残超标!


二是制茶不当,导致茶性寒凉,或烘焙不当导致茶性燥热,让饮者渐受其害。

我曾痛心于安溪茶叶生态的严重破坏,现更为云南普洱茶制茶工艺的不合理而痛惜!


凡是在网上卖云南生茶,做云南生茶的茶友,你们连喝几年的茶了,反省下自己:


你的胃还好吗?


你们还能一天到晚陪客人喝生茶吗?

凡是在网上卖消青铁观音,做消青铁观音的茶友,你们连喝了几年的茶了,反省下自己:


你的胃还好吗?


你们还能一天到晚陪客人喝消青铁观音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7 楼主 云萱 | 只看他(她)
2011-09-20 13:09:21 引用
所以,只能从源头抓起。

让更多喝茶的人学会鉴别茶质优劣。

让更多做茶的人学会理解什么是合理的制茶工艺。

让更多的人一起理解、关注、与保护茶叶的生态环境。
#68 道中人 | 只看他(她)
2011-09-20 13:09:27 引用
#69 老班长 | 只看他(她)
2011-09-21 01:09:54 引用
久没来,差点密码都忘了,呵呵。问云萱好!个人感觉从文字上理解茶质优劣很难领悟,特别说到“活”与“和”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每个人的感悟也不同,从学习的角度讲,广泛的接触茶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结合多实践多思考。
#70 若兮 | 只看他(她)
2011-09-21 03:09:21 引用
慢慢学习!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