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66325 次 | 回 119
#61 楼主 简单行者 | 只看他(她)
2008-12-23 11:12:29 引用
第二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提乘生大勇猛,弃捐诸有为相,审祥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说是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贼媒,自劫家宝。
         再讲述世与界,及六根各各功德。眼根功德800,耳根功德1200,鼻根功德800,舌根功德1200,意根功德1200,身根功德800。(1200为圆满功德)
         还说“ 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的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阿难又问了,真好:那怎么样才能做到一门深入,至六根清净呢?
这是个大问题,又是个好问题,是玄问题,也是个真问题啊!

世尊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先评价了阿难,说他是得了初果须陀洹,即断了见惑,但根中“积生无始虚习”,习气还在?要“因修所断得”。
   而且,所谓六根本来也是一个一,“是根非一非六,是无始来颠倒沦替,于圆湛中一六义生”罢了。
   如果“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等十二种“有为相”,随便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那么在这种“本明耀”中,其余五根也能得到“圆脱”,但“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 这就解释了六根互用之妙,还举了几个不眼而视,不鼻而闻,不身而触的例子。

到了“一门深入,六根清净”时,是个什么境界呢?

世尊又说了。那是“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就象是热水冲寒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而且“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觉明元妙”就出来了----这意思是不是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声色,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刚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62 楼主 简单行者 | 只看他(她)
2008-12-26 16:12:23 引用
卷五
阿难明白了二义决定,但还是在问“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
世尊开示了:“汝欲识知自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它物。”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
说谒: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弟,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唯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花,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磐门。

这个时候,大家都又心目开明,可阿难还是说:我听是听到了,可是还没达到“六解一亡,舒结伦次”,麻烦你老再耐烦给详细说说。

这时世尊来了个行为艺术,他拿起一条丝巾绾了一个结,再问大家这是什么,然后又接着绾了五个,每次都问大家这是什么。然后开示大家说,这一个丝巾里绾的六个结,好象人的六根,“毕竟同中,生毕竟异”,结在巾上,令其杂乱,六根在身,也是是非峰起,因为这结都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阿难关心的还是怎么解结。

世尊又演示了,解巾中之结要取结心,解六根之结,也是要抓住重点,循序而解的。重点在“此根初解,先得入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但具体以那种方式得解,世尊就让大家自述体会,总之强调自随根器,方便得证。

1,侨陈那五比丘以音声得阿罗汉果。

2,优波尼沙陀以不净白骨观,成无学道。

3,香严童子,以鼻根香严为上,得阿罗汉。

4,药五药上二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

5,跋陀婆罗,一起的十六位开士,却是在沐浴时,以身触因,成佛子住。

6,摩诃迦叶等,则以法因,成阿罗汉。

7,比较有意思的是阿那律陀,因贪睡被骂,自责失明瞎了眼睛,却因为按世尊教的“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不眼而见,观十方界,精真洞见,如观掌果,成阿罗汉,他的体会是“旋见循元”。

8,周利般特迦,生性愚笨,但是按世尊教的“安居调息法”,成阿罗汉,印成无学,他的体会是“反息循空”。

9,侨梵钵提,因口业故得哮喘病,也以一味清净法门,得阿罗汉,登无学道,体会是“还味旋知”。

10,毕陵伽婆蹉,路上光脚被毒刺给刺了,举身疼痛,却思“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于是摄念未久,身心忽空,再经21天,就登阿罗汉果,他说“纯觉遗身”。

11,须菩提,有名的解空第一,也起来说体会:“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

12,舍利弗也是名人,智慧第一的。他体会的是“心见发光,光极知见”。

13,普贤菩萨也起来汇报了,普贤菩萨是何许人物啊,恒沙如来为法五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中有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以他立名的。他只要用心观照,就能知见他方恒沙界外是否有人心中发愿修普贤行,然后骑六牙象,分身过去,为他摩顶相助。他说:“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大菩萨就是不一样。

14,孙陀罗难陀,戒律很强,他是“观鼻端白”的方法,当然也是世尊教的。“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得阿罗汉。

15,富楼那多罗尼子,“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

16,优婆离,该是持戒第一吧,他是“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

17,大目键连,神通第一的大罗汉,他是“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

18,乌刍瑟摩,久远劫前,性多贪欲的人,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他是“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消,生大宝焰,登无上觉”。

19,持地菩萨,是“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

20,月光童子的故事很吸引人,他是往昔水天佛教他修习水观,入三摩地。方法是先自观身中水性,从涕唾到津液精血,见水身中,与外界的香水海,等无差别。他在室内以此法修定的时候,一个小孩子,他的弟子,从窗外看室内,只见是一汪清水,不见人身。这个小孩子淘气,就从窗外丢了一块瓦砾到室内水中。后来月光童子出定后,老是觉得心疼。这些身体病痛对阿罗汉来说是很少见的,他以为是不是自己的修为退转了。后来,他那个孩童弟子给他说了往室内水中扔瓦砾的事,他就教那孩子,下次要是再看到室内只一汪清水时,直接开门进去,把那瓦块给捡出来。小孩子就那么做了。他再出定后,心疼就没有了,“身质如初”。他汇报的是:“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

21,琉璃光法王子,这些都是往昔恒沙劫前就已成就的,他是无量声佛开示他,他自己“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于是得无生忍,心开至东方不动佛国。他说:“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

22,虚空藏菩萨,这个菩萨很厉害,是无边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又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他这个神力功夫来自“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他说:“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

23,弥勒菩萨,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原来他是往劫日月灯明佛的弟子,那是他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喜欢结交权贵名流啊,呵呵。。日月灯明佛教他的功夫是“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多劫之后,求世名心就不复再有了,但直到燃灯佛出现于世后,他才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证到“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而且,被释迦牟尼佛授记为下一个要出现于世的未来佛。他是“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唯识宗的教理是有些难啊,象高数的唯积分么?呵呵。。

24,最后是大势至法王子及同伦52位菩萨起来顶礼汇报,他也是大菩提啊,从往劫的无量光佛世界,那一劫有12位如来现世,最后一个叫超日月光佛,是他师傅,教他“念佛三昧”,于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是今世摄念佛人入净土的菩萨。他说:“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心念佛,得三摩地”。是净土宗的大菩萨。

至此五卷竞。这些罗汉菩萨的圆通法门都要好好地读读才是。
#63 朵儿 | 只看他(她)
2008-12-26 16:12:54 引用

“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

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

#64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8-12-28 10:12:30 引用

简单行者不简单!

#65 楼主 简单行者 | 只看他(她)
2008-12-30 14:12:39 引用
云老大此说非真,呵呵。。。简单行者就是简单才是。
#66 楼主 简单行者 | 只看他(她)
2008-12-30 14:12:05 引用
卷六

这卷里先由观世音菩萨起来说他自己的成就故事。观世音说修正圆通,单独列一卷,可见其重要性不同一般。尽管世尊说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但观世音菩萨的内容还是要说得多一些。

观世音菩萨也是往昔无数恒河沙劫前就已成就的大菩萨了,他当时是跟一个也叫观世音的佛学的,那个佛教他“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他的体会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再“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然后“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于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耳根声闻好象是1200分的圆满功德,从闻而入,是不是好修一点?呵呵。。除耳根声闻外,还有舌根、意根也是圆满功德的。观世音成就时,说是上合诸佛无上妙觉明心,同为一大慈力;下合十方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所以是“大慈大悲观世音”吧。

当年观世音佛教观世音菩萨的是“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观世音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下面说的就是他的32应身、14种无畏功德、4不思议无作妙德。
#67 丑小丫 | 只看他(她)
2008-12-30 14:12:57 引用
赞一个
#68 楼主 简单行者 | 只看他(她)
2009-01-10 13:01:52 引用
后面普贤菩萨的总结说谒,要好好领会,对前面25位圣者的修习法门都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各自的特点与不足,最后他还是向大家推荐观世音的从闻思修法门。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

#69 楼主 简单行者 | 只看他(她)
2009-01-10 13:01:18 引用
这几句是说了如来藏的觉元明妙,本觉妙明,以及世界虚空的形成原因,还有修证法门的方便。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这是从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中找修证圆通方法。

#70 楼主 简单行者 | 只看他(她)
2009-01-10 13:01:05 引用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这是从见闻觉知的功德圆满角度来讨论圆通修证方法。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