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92223 次 | 回 173
#61 丛中笑 | 只看他(她)
2009-02-06 01:02:46 引用

半閑兄,你的牙掉光沒呀?

你去年底不是說今年上半年多雨水嗎?咋現在那么多地方都旱災啊?

#62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09-02-06 03:02:26 引用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9-2-4 13:01:19的发言:


茉莉香片,啜于午前;或枣香普洱,饮于午后。

半闲兄用中医理论指导喝茶,太妙了!

与我喝茶的体验不谋而合。



所以说,能静心清修的人每每可以暗合天道。
#63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9-02-06 03:02:10 引用
半闲兄早!

这几年来与众多朋友一起喝茶,体验很多,但都多局限于福州的气候。而南北方与东西方的气候、饮食、人体体质等多有差异。

同一道茶在同一个节气里,由不同的体质与不同的方位喝、其口感与身心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我很想找出一个规律来,以便与各地的茶友们交流。
#64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9-02-06 03:02:49 引用

比如:

现在是立春,福州的气温转暖,喝6061冬茶口感明显收涩了,而喝正春茶与6081七子饼等,却表现很好。尤其上午喝春茶,口感更佳。

但同一节气,北方却正寒冷,也许冬茶还较好喝,而春茶却未必开始变好喝。

很想到北方体验下。

#65 楼主 半闲 | 只看他(她)
2009-02-06 03:02:32 引用
以下是引用丛中笑在2009-2-6 9:51:46的发言:

半閑兄,你的牙掉光沒呀?


你去年底不是說今年上半年多雨水嗎?咋現在那么多地方都旱災啊?



嘿嘿!又将我一军!好一招沉底炮。


上半年还没完呢,急啥?眼下的旱情,正应了五运六气说。首先,是岁为“土运不及”,遇上了“太阴司天”,则初之气(大寒至春分)为客气的“厥阴风木”对应主气的“厥阴风木”,风木过胜则“子侮其母”,水为木之母(水生木是也),木胜正克土,土运不及,更易表现出地表干枯龟裂。此木克土之象也。是以今年旱情早在天道之中。我觉得,你应该好奇祖先竟可以预见几千年后的气象。


今年的二之气(春分至芒种)为客气少阴对应主气少阴,将是相火与君火加临。届时将表现出火郁之象。湿与寒皆令火郁。由于上半年由司天主之,即太阴湿土。故将会表现出湿热交蒸之状。


三之气(芒种至处暑)为客气太阴对应主气少阳。其时阴湿之气下降,相火之气上腾。湿火交于气交,湿化为白气迷漫于气交,故“原野昏霿,白埃四起”。则阴云密布,雨水较多。故“云奔南极,寒雨数至”。雨水偏多,致暑夏不太热。


故知应对之道,在于健脾养胃,生津蓄液。故当效法李东桓在《脾胃论》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之妙用。正如眼下,放小浪底之水,湿润干枯之地。正是补脾胃泻阴火之法。对应正确。


若论此时喝茶之妙,正在选择濡润之品,以养脾土之不及也。若明此理,君亦思过半矣!

#66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9-02-06 04:02:37 引用
而在福州,在同一个节气里,喝同一道茶。

体质不同的人对茶的反应亦不同。

前天2月4日,立春,与近十位茶友一起煎5111凤饼喝,虽各人体质不同,但都一至爱喝5111。

继而再泡枣香饼,体质不同的人对茶的体验却各异。

有的觉得喝了很舒服,又甘又滑,浑身温暖。

而有两位朋友却表现却完全对立:一位觉得茶水很苦不爱喝。另一位则觉得茶水太甜了。


记得匡调元教授曾写过一本书:《人体体质学》。把人体体质分成六大类,以食物四气五味来指导饮食调养。(这本书我是90年代研究药膳时看的,后来不知被谁借走了。)

不知中医对人体体质是否有分类?如何分类的?
#67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9-02-06 04:02:07 引用
以下是引用半闲在2009-2-6 11:54:32的发言:





嘿嘿!又将我一军!好一招沉底炮。


上半年还没完呢,急啥?眼下的旱情,正应了五运六气说。首先,是岁为“土运不及”,遇上了“太阴司天”,则初之气(大寒至春分)为客气的“厥阴风木”对应主气的“厥阴风木”,风木过胜则“子侮其母”,水为木之母(水生木是也),木胜正克土,土运不及,更易表现出地表干枯龟裂。此木克土之象也。是以今年旱情早在天道之中。我觉得,你应该好奇祖先竟可以预见几千年后的气象。


今年的二之气(春分至芒种)为客气少阴对应主气少阴,将是相火与君火加临。届时将表现出火郁之象。湿与寒皆令火郁。由于上半年由司天主之,即太阴湿土。故将会表现出湿热交蒸之状。


三之气(芒种至处暑)为客气太阴对应主气少阳。其时阴湿之气下降,相火之气上腾。湿火交于气交,湿化为白气迷漫于气交,故“原野昏霿,白埃四起”。则阴云密布,雨水较多。故“云奔南极,寒雨数至”。雨水偏多,致暑夏不太热。


故知应对之道,在于健脾养胃,生津蓄液。故当效法李东桓在《脾胃论》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之妙用。正如眼下,放小浪底之水,湿润干枯之地。正是补脾胃泻阴火之法。对应正确。


若论此时喝茶之妙,正在选择濡润之品,以养脾土之不及也。若明此理,君亦思过半矣!


妙极了!!

07年春季喝5031口感极佳,08年春季喝5031觉得难喝,而今年立春再喝5031却温润甘滑。

#68 简单行者 | 只看他(她)
2009-02-06 06:02:25 引用
看完了。

发现楼主的另一半是仙,半闲半仙,呵呵。。。
#69 淡如清风 | 只看他(她)
2009-02-06 11:02:12 引用
以下是引用半闲在2009-2-6 11:07:26的发言:


所以说,能静心清修的人每每可以暗合天道。


#70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9-02-06 18:02:17 引用
回简单行者:

正如佛经:有的人从中看到了大智慧,有的人从中看到了迷信。而愚味如我者,只会看到一堆生涩难懂的汉字。

茶亦如此:在有的人眼里,茶是个很文化很有品味的商品,或只是可以泡开水喝的叶子;而在有的人眼里,茶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之道必有其变化之精妙。

人类唯顺应自然,应用自然,方可恒永健康发展。

知识是无限的,每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并很有心得的人。

古圣贤著述易经、佛经、黄帝内经、旧约全书。。。近代科学家研究微生物、航天科技、转基因工程。。。等。

我们虽然不易理解他人对某个知识领域的研究成果,却不彷碍我们尊重他人对知识的认真钻研精神。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