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扬帆启航向世界
发布时间 2011-12-19 浏览 10787 次
汗,也不敢买。

  “现在,我们能随着季节买衣服,用钱也不感到紧张。”看着一身休闲打扮的高一,记者佐证了他的话。

  “最大改变就是这些吗?”记者问。

  “当然不是。最大改变还是我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也学会了文明生活,特别是懂得了要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说直了,就是要保护绿色,就是吃的东西要是生态的。如果我们养殖的罗非鱼不生态了,来吃烤鱼的人肯定会很少。所以,绿色生态是我们 ‘农家乐’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一笑了笑。

  此时此刻,记者由衷地感叹,我们不知道是城里的人改变了高一的生活方式,还是高一的“农家乐”改变了城里人的生活。

  这到底是被城市改变,还是改变了城市呢?

  其实,这是一种融合,这是一种互补,这是一种进步,这是一种方向。

  曼歇坝村委会主任王春对记者说,曼歇坝村的生态烤鱼已呈蓬勃发展之势,全村有44家“农家乐”,有80%的“农家乐”以烤生态罗非鱼为主打菜单。曼歇坝的生态烤鱼在思茅已小有名气,许多人为此慕名而来,特别是节假日,生意很是火爆。为此,“村委会”一班人就是要引导“农家乐”经营户要打绿色生态牌。通过努力,力争把曼歇坝村打造成普洱市名副其实的“生态烤鱼第一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验证中国革命胜利的真理,也同样地在普洱得到了最新的诠释。如今,一个个绿色生态村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在普洱大地遍地开花。

  记者刚刚从市统计局得到了一组数字,恰好是最好的注脚。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收入50.69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工业总产值74.86亿元,同比增长31.7%。

  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写到这儿,记者感到,普洱市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普洱市这几年迈出了坚实的发展步伐,普洱市的每向前迈进一步都是有希望的。

  谈起这五年变化,享受着绿色生态的老百姓可谓感受最深,笑容最甜美。你看,这边老百姓养殖的、种植的都能卖好价钱:茶叶、橡胶、咖啡、松脂、烤烟、粮食、鸡、猪、甘蔗……。那边只见村寨里,一条条水泥路修通了、一条条自来水接到了家家户户、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小别墅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正往农村开来……

  数字最有说服力,数字昭示着生动的发展态势。

  五年来,普洱市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十五”期末相比,全市生产总值从107.4亿元增加到247.3亿元,年均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61.9亿元增加到235.1亿元,年均增长30.6%;财政总收入从11.5亿元增加到47.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6.2亿元增加到30.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2.8%和3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从29亿元增加到114.1亿元,年均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3.1亿元增加到72.7亿元,年均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从0.5亿美元增加到1.7亿美元,年均增长26.7%;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由127.6亿元和84.4亿元增加到363.9亿元和232亿元,分别增长185%和175%。

  常年奔波在普洱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采访,记者一直在思索:究竟是什么成就了普洱速度,成就了普洱的腾飞?

  认定了必须做的事,压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这就是普洱干部的政绩观、普洱发展的动力源泉。

  回顾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这几年,展望“十二五”,记者的疑问渐渐有了答案。

  普洱的探索和实践,使记者深切地体会和感受到,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各地实践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能否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对一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和检验,也是边疆地区能否科学发展的关键。

  普洱,这艘满载着绿色希望的航母,已扬起生态、和谐、妙曼的风帆驶向世界、融入世界,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