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在家乡建厂制茶,一来可以带领乡亲们致富,二来可以控制茶源,保证茶叶的质量,从而降低成本,实现产业化,可谓一举多得。”谈及建厂的初衷,想起做了一辈子茶农的父亲,陈昌道百感交集。
经过实地勘察,一个3000多亩的有机茶园和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在宁德建立起来。“传统的茶经过施用化肥和农药,会影响茶的品质,而种有机茶则会相对安全、健康,也更加符合茶叶通行国际市场的标准规则。茶农也有了标准来改造自己的茶,起到示范的作用,便于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陈昌道自有一番见解。除了自身的高标准规范化管理,御茶园还和全国各地一流的厂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均按照御茶园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加工生产,为打造品牌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一来,茶的产业链从茶的种植、加工、生产、销售、茶叶深加工,以及茶叶衍生产品的开发集为一体,把整个茶产业链里面每一部分的精华都集中到了御茶园的茶叶大卖场。3万亩的茶园生产基地,加上全国十几个大城市的茶叶大卖场,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给御茶园带来了近亿元的年销售额。
火爆的市场带动下,茶园生产基地发展也生机勃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短短4年间,御茶园成功打造了“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绿色产业链”,形成了“顾客喝好茶,公司效益佳,农民多挣钱”的多赢局面。在御茶园这种“基地+农户”的模式下,从事管理、采摘和茶叶加工的农民有近两万户,每年最忙的春茶和冬露收购时节,还会临时雇佣400多个采茶工人。
“统一的行业标准才是传统行业的起步线,御茶园的发展和品牌精髓在于其承载的产品质量是否优良。”在中国茶行业的品牌发展之路上,陈昌道深感任重而道远。
相关链接
北京宣武马连道地区建成10个专业茶城
本报讯记者谢慧、通讯员张海涛报道:在北京市宣武区委、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马连道地区已建成10个专业茶城,吸引了国内1000多户和海外十余家茶商在此落户,茶行业年交易额已超过18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宣武区连续还举办了八届茶叶节,推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
宣武区广外街道与区科委启动了“马连道茶行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建设,一套《茶叶电子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字典》随即诞生。目前,马连道茶叶特色街正在与有关部门合作,拟按照国际市场通用的交易方式,成立中国茶叶拍卖市场。为了促进马连道地区的发展,近年来宣武区投入大笔资金对马连道街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改造,包括进行了茶文化景观照明、特色城市家具、大型绿化广场等5个项目的系统改造。眼下,广外街道正在协调马连道茶叶街上的北京茶叶总公司建立北京茶文化博物馆。
关键词:产业传统提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