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如何做大普洱茶产业
下一主题:普洱熊市 抢仓还
王灯良对此也深有体现,“站在高端,看得更远”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不过稍有不同的是,王认为在北京茶市,成功的茶商应当首先成为“行家”,即茶叶专家和市场分析专家。
前者指茶商自身素质,不仅应当熟悉茶叶质量鉴定,还应当熟知茶叶拼配和包装技术;后者指茶商收集市场供需信息、价位变化,并灵活制定销售策略的能力。他认为,具备这两种能力,才可能做大茶商。
1997年香港回归,王灯良到安溪挑选上等茶叶,然后利用自己出色的拼配技术,拼配出售价为1997元一斤的茶叶,又利用自己熟悉包装行业的优势,通过招标设计,制作出十分精美的茶叶包装,一时闻名京城。
王灯良说,好茶商应当是一个杂家,懂得茶的好坏只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想成为有作为的茶商,拼配技术、包装理念、定价技巧等等,都要有一套。
当然,最重要的是,茶商的眼界要宽广,一些时事信息、政策变化、需求趋势、流行方式等等,都可能蕴含商机。王灯良说,做茶商就是要有广泛兴趣,善于捕捉信息并分析出其中商机,然后快速下手。比如香港回归,生产1997元茶叶,就是他当年从报纸上获得信息后,灵机一动想到的。
茶商无论生意做多大,最后都会碰到一个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的坎。有的人做不大做不强,原因在于自己的眼界低,素质仅为一般商人,而不能做行家、做杂家、做多面手。王灯良、苏金国如是说。
他俩寄语闽南同行,北京茶市虽大,但天时地利不如闽南,只要尝试迈过“真诚,讲究营销,学做杂家”这三道坎,闽南大地也将涌现更多更大的茶商群体,造福闽南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