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在中国黑茶史上创造了无数奇迹:清代乾隆年间晋商在安化本地开发出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生尖等黑茶新品;清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商首创圆柱形的紧压茶——“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合”茶行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创制“安化千两茶”,其制作技艺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先生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并创办湖南省茶业管理处砖茶厂(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前身),此后在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中国第一片花砖茶。
安化黑茶曾行遍万水千山,茶商行经的每个重要集镇,亦氤氲过安化黑茶的香味和色泽。茶马古道上不绝如缕的飘香,恰也见证了中国数百年的茶马治边政策。
神韵安化 山水胜地
安化历史悠久,古称梅山,地处湘中,境内峰峦迭起,云雾弥漫,溪流纵横,资水贯穿全境。智水仁山、人杰地灵,不仅诞生了名垂史册的清代名臣陶澍、罗绕典和著名书法家黄自元,也是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龚智超、唐九红、龚睿那、黄穗、田卿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都从这里走向世界。
从历史中走来的安化茶马古道,保留有原生态的高山民俗和峡谷风光,融山水风情和历史文化于一体,以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和最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存著称于世;雪峰湖地质公园,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已有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6个旅游风景区;安化是蚩尤故里和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山文化生态园中的烽火台、古戏台、茶馆、筒车等,仿佛使人回到了远古的农耕时代。
近年来,安化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3+2”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和“万里茶路” 的起点等独特的地理、历史优势,大力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旅游的融合。充分发掘和弘扬安化黑茶历史文化,出版了《安化黑茶》专著,编排了《安化千两茶》歌剧,谱写了《安化黑茶》歌曲,还拍摄了“安化黑茶”的电视剧,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保护和开发茶文化遗址,加强茶文化旅游硬件建设,推出“走茶马古道、品安化黑茶”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全县每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茶文化旅游收入达5亿元,实现了茶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双赢,进一步提升了安化黑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慢慢实现了那句话“安化黑茶献给世界,将健康长寿送给人类。”
如今,茶马古道、雪峰湖地质公园、柘溪国家森林公园、六步溪原始次森林等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声名远播,县城东坪镇评为全国最美小城,茶马古镇——江南镇还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眼球。
生命之茶 “饮”领健康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对安化黑茶有诗曰:“闵海迢迢道路难,西人谁识小龙团?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造就了它特殊的药用、保健功能。西北地区流传多年的佳话——“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便是最好的写照。随着境内外研究者的追捧,近年来安化黑茶异军突起,逐渐打破中国长期以来绿茶、乌龙茶和普洱茶“三足鼎立”的局面,以新一代的时尚保健饮品之姿,成功打入国内及国际市场。
最新科研成果显示:安化黑茶在渥堆过程中,由于益生菌作用、湿热作用、自动氧化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产生一种叫普诺尔的成份,从而起到了防止脂肪堆积的作用。具有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降血压,改善糖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杀菌、消炎以及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等多种功效,注重养生之道的日、韩两国,更是把黑茶当作减肥的首选饮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对安化黑茶的保健功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安化黑茶的科研、工艺、宣传,无时无刻都要强调“保健”功效,围绕健康做文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远,通过他与团队的多年研究,初步认为:安化黑茶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适度富硒茶”,长期饮用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