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安吉白茶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12-02-04 浏览 11923 次
耐不得山中的寂寞、生活的不便,许多人家搬到了山下生活,只有桂家人不曾动摇过,留在这里,与白茶树相守在一起,日日夜夜,那样的坚决。每年采茶时,桂家人只要听到狗叫了,便会跑出来查看。

这一株几经砍折,只有一人多高的一蓬小小茶树,泽被了桂家,富裕了相邻,造就了今天白茶繁盛的景象。桂家的祖先们,如果看到了如此盛况,定会觉得无比的骄傲和满足吧。

1982年的4月,县林科所的技术人员从这株野生白茶王上剪取了插穗537支,在县林科所无性繁育苗圃进行短穗扦插育苗,成活了288支。

1993年,将白茶苗移栽林科所良种选育对比试验小区,实载82丛,存活78丛。1987年,成立了安吉白茶开发基地实验课题组,从试验小区母本园剪取插穗进行无性繁殖育苗、种植,至1990年,成功的在县林科所建立了白茶开发基地5.6亩。1989年,在浙江省第二届斗茶会上以“玉凤”为名的白茶,获得了99分的最高分,次年又获99.3分,1991年再获浙江省一类名茶奖。到1998年安吉白茶园面积扩展至1500亩。安吉白茶这只隐秘山林的“玉凤”终于涅槃重生,飞出了大山,走上了发展之路。

种植技术过关了,安吉白茶可以大面积种植了,安吉走过了“无米下锅的阶段”,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把这“米”放进市场的“大锅”里烹煮,让它香飘万里,引得大家纷纷驻足品尝。

县委、县政府担当起了“巧妇”的角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参加了一系列的展览、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成功打造了“安吉白茶”这个响当当的品牌。

2001年4月22日,一个清风送茶香的好时节,来自国内茶叶界的专家学者、海内外客商及旅游、新闻界的朋友等近千人与当地群众欢聚一堂,参加“2001中国-安吉白茶节”开幕仪式,观看了展示白茶文化的“双绝茶会”、茶道等表演。白茶节期间,全国各地佳丽齐聚一堂,各展风采,进行了首届“白茶仙子”评选活动。随后2002年的第二届白茶节,上海白茶拍卖会上响亮的一锤创下了国内茶叶拍卖之最,100克白茶王野生头茶拍出了40500元的高价。2004年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安吉白茶又一次在大上海刮起了飓风,以其超然绝俗的品质,一口气夺得了15个金奖中的8个金奖,吸引了全世界参会人士的眼球。品茗者面对这一形似凤羽,叶如白玉,叶脉翠绿的茶叶,无不啧啧称奇,小酌一口后陶醉的神情让安吉人骄傲万分。

做大安吉白茶产业,县委县政府除了从市场入手,从品质品牌建设入手,2003年11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安吉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大观茶论》与安吉白茶研讨会”,研讨会确定了安吉白茶即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指出的白茶,做深做透了白茶文化,为安吉白茶的发展找到了历史的根和文化的韵。

自1998年以来,安吉白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培育之下,屡获殊荣。1998年11月,安吉白茶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1999年6月,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次年6月,安吉获得“中国白茶之乡”称号,安吉白茶获国际名茶金奖。

2001年安吉白茶原产地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获准注册。2002年,获得省、市著名商标。2004年4月13日,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5年5月在济南茶博会上,一举获得名茶评比金奖1、2名。2006年8月安吉白茶获得了浙江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2007年获中国名牌农产品,2008年4月安吉白茶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一项项殊荣,一次次成功的品牌运作,使安吉白茶声誉鹊起。

二十余年的努力,安吉开始了安吉白茶产业的建设之路,不仅让安吉白茶走出了深山,走向了全国,更是让她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