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在线“武夷模式”:让文化“点石成金”
发布时间 2012-02-15 浏览 8001 次
元人民币的佳绩。慕名前来的游客和“回头客”大量增加,登天游峰、游九曲溪、看“印象大红袍”,成为到武夷山旅游的三个“必选项”。据茶农估计,“印象大红袍”开演后,武夷山茶叶的销售收入提高了三成。至于“印象大红袍”的品牌效应,对于武夷山城市形象潜在的“魅力增加值”,则是难以估量的。

目前,“印象大红袍”品牌与著名茶品牌——武夷星强强联合,开发“印象大红袍”系列岩茶,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印象公司还在其他领域进行深度开发,如动漫版的“印象大红袍”已在制作当中。

“印象大红袍”产生的影响,令武夷山人大受鼓舞。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文化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创造的资源,其释放出的生产力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延续性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要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这一明确定位,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如何“破题”、“解题”?文化资源的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品牌优势?许多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时,为其产业的无形、“软性”特质而感到困扰,也有一些地方将“园区经济”的模式简单地套用在文化产业上,造成创意园区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形。

从这个角度看,“武夷模式”起码给我们带来了两点启示:首先,她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先进理念;其次,充分理解并把握了当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这一规律性,把文化创意渗透到当地产业发展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发挥文化作为“催化剂”的功能,从而“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本报记者 何光锐 金文莲/文 邱汝泉/图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