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绿十里山乡
外人看来,袁春山只要把茶种植好就足够了,这就是他作为茶场场长的“本分”,但二十多年来,袁春山却一直坚持植树、修路而不求回报,显然他并不守那“本分”。
袁春山是爱绿之人。他的茶场里种满了松竹等各种树木,树影婆娑,显得分外优雅。他更把满园春色播进了山中。从承包茶场栽下第一棵树起,二十多年来,袁春山播绿不止,连他自己都已记不清到底种下了多少树。他早年种下的树已经成材,如今的羽山也是茶绿松青,这座以禹王父子治水的传说而闻名的小山,如今也因袁春山的茶场而显得分外苍翠。
袁春山爱绿更护路。2007年,袁春山出资雇人,购买砂石垫平了村外长达10里的村路。对此,人们已是“见怪不怪”。早从1987年开始,袁春山就采取自己出义务工、花钱雇人出工买料、包发养路员工资等多种方式,常年负责修整养护沿途涉及7个村、总长达20里的3条村路。多年来,袁春山用于义务修路护路的资金已近10万元。
“咱一人富了,可不能忘了众乡亲,”袁春山常这样说。他播绿山野,也播绿了人心,拓宽村路,更拓宽了致富路。对慕名前来取经的茶农,他总是悉心指点,毫无保留;对左近的贫困户,更是倾力相助。他无偿发放“代金券”给贫困户,凭券即可购买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仅这一项,就投入了5万余元。春山茶场也安排城镇下岗工人及闲散劳动力30多人专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招收季节性员工500余人次,为村民提供了创收空间。良好的品德及人缘使袁春山为人所认同,他多次荣获临沂市“科技星火带头人”、“十佳青年民营企业家”、“临沭县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写意醇味生活
见过袁春山的人说他朴实,认识他的人说他精明,熟知他的人则说他“大智若愚”。“茶品如人品”,袁春山说。朴实做人,精明经商,袁春山正如他的春山茶一样,英华内蕴,其味自醇。
袁春山笑称自己在左近每座山下都有一片“风水宝地”:羽山下有长势正旺的茶园,苍马山下又有大片正在兴建的茶庄。这每一个“风水宝地”其实正是茶场跨越发展的台阶。“宝地”需要“慧眼”来识,苍马山茶庄的兴建正是颇有远见之举。苍马山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临沭县政府也大力招商,着手开发苍马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止步不前意味着退缩,袁春山瞅准了拓宽茶场发展的路子,承包了景区南麓山脚下百余亩土地,建茶庄,种茶、做茶,更做茶艺、做茶文化,既符合茶叶市场发展趋势,又贴合苍马山景区的自然与人文因素。
远见来源于他多年的从商经历,更来源于多年的知识与文化积累。多年来,他坚持订阅二十多种报刊,并始终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使他学到了技术,更开阔了眼界,他曾撰写《稀土微肥试验》、《茶园覆草试验》、《江北茶园管理要点》、《绿茶病虫防治》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茶叶》、《茶叶通报》、《山东科技》等报刊。袁春山自己喜欢读书看报,更愿意让别人也来学习知识,为此他在茶场设立了图书室、报刊阅览室、电教娱乐室。他的图书室里,各种类的图书报刊几乎盛满了整间屋子。袁春山已在离苍马山不远的临沭县城黄金地段购买了商铺,计划把茶场的总部搬迁过去,而在那里,他也特别留出了一大间房子用作图书室用。
袁春山坦言自己不太懂电脑,发封电子邮件都要“戳”上老半天,但他却为自己的茶场设立了网站。登陆春山茶场的主页,扑面一片绿意,“自然,和谐,更香的生活”几个字在页面上跳动。而这,也正是袁春山所追求的。
识茶趣,精做茶,爱生活,袁春山和他的茶场来日方长。
关键词:人生袁春山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