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也是由绿茶生产演变而来,或是绿茶制造时,火温低、叶色变深褐,或以绿毛茶堆积后发酵,渥成黑色。
白茶根据其含义不同德两种概念,一是唐宋时所指的由白叶茶树所采摘制成的“白茶”,还有一种是明代产生的不炒不揉的批满白茸毛的“日晒茶”。按现代的茶叶分类,真正的白茶,应指明代产生的“日晒茶”。
花茶的起源可追溯至宋朝加龙脑的香料茶。宋·蔡襄《茶录》(公元1049~1053)提到:“茶油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南宋时就有用******焙茶的记载。明·顾元庆《茶谱》(公元1541年)中有用橙皮窨茶和用莲花含窨的记述:“橙茶,将橙皮切为细丝一斤,以好茶五斤烘干,入橙丝间和,用密麻布衬垫火箱,置茶于上,烘热,净棉被罨之三两时,随用建连纸袋封裹,仍以被罨焙干收用”。“莲花茶,于日末时出,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略扎,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烘干,再加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明·钱椿年《茶谱》(公元1539年)也说:“木樨、茉莉、玫瑰、蔷薇、蕙兰、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后来进一步的发展,窨制花茶的香花。除了上述花种以外,还有白兰、玳玳、桂花、珠兰等。
乌龙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认为它的产生迟于绿茶而早于红茶,据推测,明代中期以前在福建已产生乌龙茶。
红茶也起源于福建,最早产生的红茶是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红茶的制造技术。由福建逐渐传至安徽,江西等地。安徽有名的祁门红茶,据说最早是由一位在福建做官的安徽籍人士传到祁门去的。史料记述,1875年安徽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乡,将福建红茶制法带回去,在至德尧渡街设立红茶庄试制成功,翌年又设分庄试制,以后逐渐扩大生产,从而产生了著名的“祁门功夫”红茶。
红茶和乌龙茶同起源于福建,起于明而盛于清。清朝时生产红茶的还有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和川等省,当时红茶有名的品种有功夫、小种、白毫、紫毫、迟芽、漳芽、兰香、清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