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河的茶时代(2)
发布时间 2012-03-08 浏览 7469 次
再次投资创办“以培养茶产业专业人才”的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投资2亿元人民币。“天福茶学院的创办是适应了茶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茶产业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中国工程院陈宗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赞誉了李瑞河“想到、做到”的发展战略。

  21世纪,中国茶的时代

  茶与咖啡、可乐成为国际性饮料的三国之鼎。

  “唐朝有贞观之治,一派盛世的气象。各国使者来唐交流,也就知道了中国茶,从那时起,茶就成为风靡一时的饮品。”李先生笑称自己也姓李,是唐朝李世民的后代,如果说自己祖先开辟了大唐盛世,那自己起码应该将茶文化复兴起来,使中国茶在世界上得以风行。

  “中国茶要走向国际,首先就应该将国内市场做好。只有家里的基础好了,才能在外面迈得开步子。”李瑞河先生在谈到中国茶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时指出先打好基础再谈扩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刚回大陆时发现我们平均每人一年喝茶只有200多克,这是一个相当少的数字。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我们也越来越明白茶饮品的养身、健体、益智功能,这个数字有所上升,到现在有部门统计已达到500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比起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些国家,还有很大的空间。台湾每人每年喝茶是1200克。而英国是2500克。”基于对市场发展空间的估计,李瑞河先生对天福全国连锁店的数目又设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我们打算在全国各地要将天福开到3000家。”

  “我国尽管是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刘年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遗憾地指出中国茶商的痛处。分析其原因,刘年艳说:“首先是家庭式、小规模、传统化的茶叶产销模式,这样就不可能提供现代化的茶业服务体系。这为继续开辟新的市场形成了自身的桎梏。”

  天福,以台湾“天仁铭茶”的创办经验为借鉴,为大陆茶商们树立了一个现代化、科学化的榜样。

  且不说茶学院的创建、茶博物馆的开放,天福的制茶工艺就已运用先进的设备,在制作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注重品牌建设也是天福的迅速得到客人们认同的重要原因。以往,中国茶业一直徘徊不前的一个因素就是与茶叶品牌小而杂有关。而天福自创业初始,就注重建立品牌、维护品牌。

  1997年,天福集团的产品“813茶王”成为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APEC会议的指定饮品,这是中国茶的突破,也是吹响中国茶饮时代的号角。

  2001年,天福高山茶王再次成为APEC的大会用茶。

  缘由前两届的APEC会议饮品都是由天福提供,并且获得各国官员的好评,2005年,在韩国釜山召开的APEC会议自然第三度指定天福产品为会议专用。

  在这些重要的国际活动中,天福产品频频受到各国友人的赞许,使得天福向国际化市场迈进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茶是和平的饮料。”李瑞河做企业时,其实是在做文化。他说,天福集团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开设了店面,他希望国际友人能够在天福品茶,了解一个热情、好客的中国。

  李瑞河说,21世纪是中国茶的时代。(蒋卫武 吴红玲 陈志成)

关键词:时代茶叶先生李瑞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