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热 资本冷
发布时间 2011-06-18 浏览 6127 次
售利润高,而事实上茶叶行业的内部竞争异常混乱,产品没有标准,竞争不规范,而作为投资公司来说,导致放弃投资的核心问题是茶产业链条过长,从基地到终端消费,横跨产前、产中、产后,而不知道将资金投向哪一端,此外,茶企业整体团队素质偏低也是投资方担忧的问题。

  来自青联投资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9年间,有69起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农业企业案例,涉及金额约合50亿元人民币,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现代农业领域中的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快速增长,特别是2009年中国股市开通的创业板,出现了重点扶持“新农业”领域企业上市的导向,引导更多创投和私募股权机构投资现代农业企业。即使这样,在69起投资农业的案例中也仅有深圳创新投资云南龙生集团一起是茶业,且最终成败还不得而知。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关注茶产业,但真正能否投资茶业,在采访的几家投资机构中都表示不太确定,因为至今没有一起投资成功的案例供参考,这也导致投资机构尚在观望之中。

寻找合适的融资之道

  融资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每家茶企都适合融资。对于茶企中掀起的融资之风特别是上市之风,福建八马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荣溪并不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认为茶叶是冷销品,不是快销品,茶叶市场的容量有限且来得很慢,企业要考虑的是资本运作后钱用来干什么?开茶山?恐怕难于有效益。开茶店?投入大,如果单店营业额上不去,开一个亏一个。大肆做广告?广大消费者会心动吗?你能把又便宜又有关系的小品牌的茶叶市场夺过来吗?融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不可盲目跟风而上。八马茶叶公司经过17年的积累,无论在基地建设、产品品质、营销网络构建等方面均已成熟,所以才开始资本运作,其主要目的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984年,中国茶叶流通体制改革,茶叶市场开始逐步放开。很多茶企从单个茶农闯市场起步,靠自有资金积累发展。虽然经过大浪淘沙,然而相比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茶行业市场化步伐非常缓慢,留下来的大多数茶企仍然是小企业。由于茶叶行业门槛较低,在企业的初始阶段,资金显得并不重要,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的品牌建设、营销渠道的打造等成了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青联投资公司的徐经理认为,对于不同基础的茶叶企业应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融资,不要一味都追求风险投资和借壳上市,这对于那些茶叶行业基础扎实、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其实,有些茶叶企业更适合于走银行贷款、抵押借款的融资之路。今年年初,北京更香茶叶公司就通过商标抵押获得了北京银行800万元的贷款。由于茶叶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虽然有些地方银行已经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审核标准,但银行给予符合条件的茶企的贷款额度还是非常有限,大多限于几十万元或一两百万元,对于那些茶企中的大鳄们来说,这点贷款额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快速发展壮大的需求。这些企业更适合走吸收投资、发行股票或债券之路,这种方式获得的资金额度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