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您是在家居士,或者说您有志于进行茶道修持的话,在茶室中设立佛坛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茶室佛坛七供
我们知道,佛堂供养一般有七供、八供、十供的区分,我们在茶室中设立佛坛,应该用哪一种呢?
我个人比较推崇七供。
我们先看看八供是什么:
(一)水--供养诸佛菩萨饮用,称作饮水。
(二)水--供养诸佛菩萨盥洗,称作浴水。
(三)花--供养诸佛菩萨一切美好的色。
(四)香--供养诸佛菩萨世间美好的香。
(五)灯--供养诸佛菩萨眼识光明。
(六)涂香--供养诸佛菩萨涂身之油,代表世间美好之触。
(七)食子--供养诸佛菩萨之食物,代表味。
(八)音乐--供养诸佛菩萨世间妙音,代表声。
七供比八供少了音乐这一项。而十供则省去了水、水这两项,另外增设了茶、果、宝、珠、衣这四项。七供、八供主要应用于藏密地区,十供主要应用于汉传佛教地区。
在茶室中设立佛坛,我个人比较推崇七供,但做了一些调整。也就是说综合了藏密和汉传佛教两方面内容,又结合茶室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宜于茶室佛坛的七供。这七供分别是:
(一)花--供养诸佛菩萨一切美好的色。
(二)香--供养诸佛菩萨世间美好的香。
(三)灯--供养诸佛菩萨眼识光明。
(四)乐--供养诸佛菩萨世间妙音,代表声。
(五)水--供养诸佛菩萨的饮水、沐浴。
(六)果--供养诸佛菩萨之果品,代表味。
(七)茶--供养诸佛菩萨饮用。
以茶器、茶汤供养诸佛菩萨,我国古代就有,历史很久远。譬如古代禅堂中都设有一盏茶汤,寺院中也专设茶头一职,用来供养常住僧人及四方禅客,这些清况在古代禅宗典籍及清规中都有提及。除茶汤外,还可以用茶器进行供养。1987年4月,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系列精美的唐代宫廷茶器,其中就有唐僖宗亲自供养的“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加上金银丝结条笼子、鎏金银盐台、素面琉璃茶盏茶托等共计十三件,另有“瓷秘色碗七口”。这些精美的茶器和其它供养物一样,是用来供养唐密曼荼罗坛场的,这可能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为盛大的供养茶器了。
而我所以用“七供”这个词汇,还有另外一层涵义。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国家,唐代陆羽着述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着。到了宋代,茶不仅为皇室贵胄、文人雅士所推崇,也为普通百姓所钟爱。我们经常说的“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为国饮”等,丝毫也不夸张。在我国民间,很早就有老百姓“开门七件事”的说法,茶位列第七。无独有偶,文人雅士也有“书斋七事”的说法,茶仍然位列第七。所以这里沿用历史上的惯例,采用“七供”的说法,茶依然位列第七,方便大家进行比较和记忆。
下面具体说说茶室佛坛七供每一种供养品的意义。
佛坛七供的意义
我们知道,献供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