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这里的工人大多是农民出身,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浪潮中,他们从过去的单一种植散户或是外出打工转变成了当地的茶叶加工工人,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老实干练的艾照富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家在贵州铜仁万山特区老山口村的艾照富世代务农,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分散的小农经济效率低下,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艾家的日子过得贫苦和劳累。2000年开始,铜仁地区大力抓好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大批企业落户铜仁。艾照富家的地被征用,作为优先安置对象艾照富和妻子杨丽梅相继进入了“和泰茶业”,作为一名茶叶加工工人,艾照富一家的生活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今,艾照富和妻子都在“和泰茶业”工作,两口子平均每个月的收入在1500元左右。这个数字在过去是他们人均一年的收入。艾照富乐在心理甜在嘴里。
艾照富还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妻子杨丽梅,一个乐观开朗的农村妇女,当我们问她现在在加工厂上班的情况时,她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心理感受,作为一个年轻的妈妈最让杨丽梅感到幸福的是,可以不用在到远方去打工,因为她的的心中始终放不下才有两岁大的孩子。现在,到了“和泰茶业”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他们家的生活有了保障,也能一家团聚了,享受天伦之乐。而这些改变都要来自于铜仁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调整。
铜仁是茶叶之乡,唐朝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关于铜仁“贡茶”的记载。过去贵州茶叶没有打开市场,大量的茶场成为荒地。2004年来自浙江的和泰茶业有限公司落户铜仁,带来了一批精加工设备和技术能手,当年就发展了3万亩茶场。三年过去,2006年的“和泰茶业”已经累计向非洲和中亚地区生产出口珠茶4500吨,创产值5658万元。直接拉动了当地茶叶产业化的进程,还给艾照富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学习茶叶加工技术,不仅让他们在经济上有了保障,也帮助他们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换,放下农具,开起了机器。
记者在和泰茶业车间采访艾照富
“和泰茶业”的经理沈文永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他们每生产出一斤茶,就要付出6角钱的人工费用,如果今年的产量能突破7千5百吨,那就要给茶场工人付出900万元的工资。此外,通过“和泰”珠茶项目直接收益的散户茶农有1万户,“和泰”还带动了茶园周边5万户茶农种植、管理茶园的积极性。
现在,铜仁以农业项目吸引了近五十家外来企业,随着当地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丰富的资源还会吸引更多企业的到来。更多的企业正象很多农民所期待的那样正在纷至沓来,在迅速改变着他们曾经千百年不变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工人农民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