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商业社会的媒体把普洱茶塑造为"能喝的古董"、"可以喝的艺术品"的时候,穗、港、台等地的商人,把普洱茶的独特秉性演绎为投机的道具,演绎为"商业炒作"的"最佳演员",当这样的状况最终成为泡沫的时候,"埋单"的还是普洱茶。
普洱茶,当它的"魅力"回归故乡--昆明的时候,它的家人是那般的爱惜它:上至70岁的老太,下至我上初中的女儿,在每个家里、每间办公室,每个会议室,他们无论是用品茗杯,还是飘逸杯,甚至茶缸,都在认真的品饮普洱茶,感受普洱茶的品饮价值,没有去演绎它的投资特性、收藏属性,他们爱它,就喝它。
在各种会议场所、节假日,过去很习惯送各种地方特产,现在,一律为普洱茶所取代。
云南人出省走亲访友的见面礼也统统改为普洱茶。
在昆明、在玉溪、在大理、在曲靖、在楚雄,甚至在我并不富裕的家乡--师宗,2007年的春节,我就看到一间认真做普洱茶零售生意的专卖店。
在昆明,普洱茶的专卖店星罗棋布,除了金实、雄达、康乐、西苑等批发市场,更多的零售店分布在人民群众生活的每个社区、街巷,据不完全统计,昆明的普洱茶零售店已超过600家,以娱乐、喝茶为主的茶馆,70%以上以品饮普洱茶为主,已突破1000家。
总之,在昆明,超过60%的普洱茶是零售到直接消费者家里,昆明,没有"炒作"普洱茶,把普洱茶作为快速消费品营销和消费的城市,昆明,堪称NO.1!普洱茶的"昆明模式"!这,在众多营销专家的眼里,难道不就是普洱茶的最好营销方式吗?这不就是拯救普洱茶于"倒春寒"的良方吗?
普洱茶的"昆明模式"没有泡沫,当普洱茶的"昆明模式"走向全国的时候,普洱茶的产业发展就非常稳定了。
云南,朴实的民众,朴实的普洱,形成了朴实的普洱茶营销的"昆明模式",复制"昆明模式",像传教士一样,把"昆明模式"传遍各地,普洱茶自然就在人们的"胃里"、"肠里"、"心里"生根、开花、结果了。
后现代社会里,留给大众的健康方式不多了,珍惜珍惜普洱茶吧,普洱茶没有错,错的是人们营销普洱茶的方式,复制"昆明模式",回归自然流通,健康和谐,普洱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