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其实质只为一个钱字
发布时间 2011-06-18 浏览 10895 次
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个依据,只有真的落到了实处,才能显示出它的威力,产生社会效益,否则,它只是一纸空文。所以,从有法可依到落到实处还有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一支叫得响、靠得住、过得硬的执法队伍。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全权负责,或者是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是工商行政管理局,由一个部门管理最好,部门多了反而谁也管不好,谁也管不了。前一段时间,新华社发了一篇评论文章,大意是说“为什么十个婆婆管不好一张餐桌?”人民的食品安全在时时受着威胁,苏丹红、孔雀绿等屡屡发生的食品中毒事件,众多管理部门并不缺位,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应有尽有,仅食品安全的管理执法部门就有工商、卫生、农业、食品药品质量技术监督和防疫检疫等10 个之多,就是因为婆婆太多,所以管不好这张餐桌。

过度包装的社会基础

20 年前,一位英国社会学家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后,在谈到中国人缺少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影响中国进步的掣肘因素时,大发一通感慨。他说,影响中国前进的并不是经济上的暂时贫困与文化上的暂时落后,而是在某些官员与国民中蔓延而未曾自知的不诚实。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诚实精神,不会有前途的。旁观者清,老外的高论可以说入木三分,振聋发聩。如今社会上的不诚实现象随处可见。假冒伪劣,成了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坑蒙拐骗,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公开的秘密。若论辈份或层次讲,过度包装不过是商业欺诈的小儿科,损人利己的小弟弟。此说并无包庇纵容之意。

相对来讲,要避免过度包装,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商品的包装直观明显,是否过度,容易鉴别。一般来说,体积大的,分量重的,过分鲜艳华贵的,最好不买它的账,它骗人的伎俩就没有市场了。笔者曾写过一篇小文,叫《入口的,买丑的》。吸引眼球的包装里的东西,很少有货真价实的,太鲜艳的蔬菜上,有可能被化学农药化过妆,面粉里掺进了吊白块,腐竹被硫磺熏了身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越是丑陋的食品越天然,越真实,越健康。

法律法规制定得再多再严再细,也不可能涉及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所以,就离不开宣传教育、舆论监督、以法治“包”和以德治“包”相结合的问题。法和德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任何社会问题都不能偏废。

总之,解铃还需系铃人。过度包装是一个社会问题,就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过度包装是一个“钱”字在作怪。就要想法设法解决这个钱字问题,要用政治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和经济处罚手段并用的方法,一定会收到明显的社会效果。让败絮凉晒到金玉其外,金玉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