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因为这样的大师,他的茶叶都在家里,深藏不露,必须要取经,到家里来收的茶叶才会更真实,市场上拉去的一般还是有点比较发杂,这的茶都是精的,质量都是上成的。
周师傅是信阳龙潭地区知名的制茶大师,倪保春刚才匆匆道别,就是突然想到今天早上没有见到周师傅家的茶,就干脆来到他家里求茶,谁知周师傅还是惜茶如金。周师傅说,今年信阳茶叶大丰收,各地都在抢茶工,龙潭地区由于是名山区,出价基本属于最高的,即便这样还缺人手。他们家的茶叶更是供不应求,每天光炒茶就要炒百十锅,十个小时的工作量对于六十多岁的周师傅来说实在吃不消,干脆花了高价请了个炒茶师傅帮着一块儿炒。
陈世强,信阳五云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茶叶销售量的逐年增加,对优质茶叶采购的竞争也在加剧,这就促使企业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到茶叶市场去收购茶叶,必须主动进茶山采购,甚至与农户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这样才能保证茶源的数量和品质。
一边是散户市场交易遇冷,一边是名山名茶交易火热,陈世强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如今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向品牌化转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规模化经营的优势。陈世强的观点也得到了信阳市市长郭瑞民的认同。
郭瑞民同期:一定要实行集约化的生产。就是要有统一的管理,要有质量保证体。
郭瑞民认为,由于散户的种植面积小,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有限,其盈利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市场只要稍一波动就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如果能有效地将茶农们组织起来进行有统一管理的合作式生产,就会有效避免其收入随行情大幅波动的局面,而信阳现在正在进行自己的尝试。
郭瑞民说,虽然近年来信阳的茶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信阳市正一方面通过开发信阳红等新产品使得茶农手中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在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使得许多退出市场的农民身份得到有效转型。
郭瑞民同期:不像以前那样,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实际上它形成整个龙头企业形成的这个生产体系中的一部分。
半小时观察:
名山名茶名炒家,但凡沾点儿名头,这新茶价格一定大涨,但与此同时,没有任何名气的茶叶却无人问津,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规律,但却是普通茶农无法承受之重。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茶叶种植和生产,大多还停留在粗放生产和经营的阶段,没有品牌意识和规模效应,甚至没有最基本的营销策略,茶农们基本还是靠天吃饭、缺乏抗风险能力和议价能力。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不但组织茶农经营品牌,还应该从技术、资金和产业制度的层面予以支持。产业链均衡发展不但带动茶农增收,更能提升地方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