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闽南功夫茶的习惯,泡上新上市的乌龙秋茶,袅袅的清香把路途颠簸的疲劳一扫而光。新一届村委会成立后,就从有限的村财政拿出了一笔钱,为村民们在村口修路,而且村委们都一致通过先把路修到小学门口,方便孩子读书。虽然自己的孩子都早过了读小学的年龄,但说起这档子事,也不由自主地露出赞许有加的语气。
再见老陈:齐家合力辟茶园
沿着盘旋的山路,记者再次上到了军营山的山顶,在一个朝南的阳坡处,有十来个人正在埋头垦作。一声招呼,瘦高个、戴着太阳帽的陈正哲老人站到了我们的面前,这时,我们注意到了他的下身穿着一条打着6厘米见方补丁的土黄色粗布长裤。
在陈正哲的介绍下,记者见到了他的妻子和儿子。陈正哲告诉我们,在已经进行的两年的建设中,修路、引水、发电、开垦等,他已经投入了200多万元的资金,而现在更是倾全家之力上山种茶,如今他已经关闭了他在山下的建材商店和其它产业,把所有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山上的茶园来。
陈正哲种茶不但舍得投入,而且还不急功近利。据他介绍,茶园目前已经达到500亩的规模,种植有多个品种的高山乌龙茶,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他聘请了有20年种植经验的台湾种茶高手常驻高山指导。同时,陈正哲把前面几年视为投入期,基本上不产茶,不断长出来的茶叶都只进行修剪,以确保整枝茶树的营养和活力。如此一来,目前的投入,要到6年后才能得到回收。
虽然目前只是埋头做着前期的准备工作,但是这并不影响陈正哲对整个茶叶产销远景的规划。陈正哲已经设计和酝酿好了一整套商标、包装、市场开拓、终端服务的策略,只待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就进行布局和实施。
事实上,在陈正哲的蓝图中,连绵成片的茶园只是一个开端。他表示,希望在自己一家人的亲手努力下,在厦门之巅建立一个农业观光园,让这个繁华城市的世外高地也能成为美丽厦门的一部分。
感慨万千的记者提议为他们一家在创业的高山土地上留张合影,陈正哲的妻子一手紧握锄头,一手连连摆动,说道:“不要拍,不要拍。现在才刚刚开始,等成功了以后再拍。”
辗转再回到山巅数十米之下的大加工房里,这是陈正哲两年前一上山时就建造的。记者注意到在宽敞的大房子的一角,用麻袋布围了一个很小的生活区,那是陈正哲一家三口和台湾茶艺师及工人们睡觉的地方,几张单人床围着一台电视机,呈半圆形排开。
几百万的家产,足以让一家三口舒舒服服地享受美好的生活,并过上一辈子,陈正哲却凛然放弃,而依然带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了一辈子的所有财产,领着妻子和30岁、正当大好年华的儿子,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苦中作乐地在厦门的最高山巅攀登自己人生的第二个高峰。
关键词:民营补丁陈正哲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