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茶、诗关系发微-《中国茶文化大观》
发布时间 2012-06-27 浏览 7863 次
生。如白居易在诗、酒、琴、茶中徜徉,特别是经历了'志在兼济,行在兼济'之后,'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志在独善,行在独善'的两个阶段尤其如此。如他那操琴品茗的惬意的享受:'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2](《何处堪避暑》)便是以茶获取'自由',并以茶陶冶性情,安贫乐道。白氏这种于无奈中表现出的'独善其身'的心闲乐天思想,与李白的'大道青如天,我独不得出'的呐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茶主和谐与酒主愤激的特性的差异,自然造成了盛唐诗歌外拓、天然、昂扬风格向中唐内敛、锻炼、低沉风格的转变;嗜酒到好茶的转变,并不是酒茶两种饮料的简单易位,而是时代精神使然。

二、清新与变新

清,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由魏晋的人物品评引入诗歌领域的。如钟嵘《诗品》评范云诗'清便宛转',属柔美;评刘琨、卢谌诗'自有清拔之气',属壮美。而《文心雕龙?风骨》发展出'风清骨峻'的审美标准。时至唐代,李白以'清水出芙蓉'倡导清新诗风。承盛唐而启中晚唐的杜甫又以'清'或'清新'评论前人或同时代人的诗歌,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如'诗清立意新'、[2](《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清新庾开府',[2]??(《春日忆李白》)极为重视清新之美。中唐以后,这种清新便同品茶作诗联系在了一起。随着'风俗贵茶'的兴起,茶与诗融合更紧,形成了以清为基调的一系列特征--清寒、清苦、清瘦、清硬等。其中清新是茶的精神和本质,也是诗歌求秀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