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回归的后普洱时代 投资必须有所取舍
发布时间 2011-06-06 浏览 5751 次
启华的忘年之交郭浩然,同样是研究普洱茶多年的普洱收藏家。郭浩然拿出他收藏30余年的普洱老茶,细致地“梦飞沐浴”——“悬壶高冲”——“玉液回壶”……这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韵的泡茶过程演绎出“万字散茶”的独特味道,让人不禁联想到大洋彼岸至今还在为投资普洱茶雄心勃勃的美国收藏家大卫霍夫曼。“有许多炒作和市场行为,但这些没法吸引我。”大卫霍夫曼说,“我只在意味道。”

“不瞒你说,我喝掉了朋友300万(元)的普洱茶,又喝了自己100万(元)的茶,才得以入门普洱茶。”黄刚以其特有的南方高音、课堂讲学般的激动语气说,“普洱茶的魅力就在于两个字——变化。”

黄刚是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这些年来一直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与教育。他对于普洱茶的认识已经到了一定“境界”:“变化是普洱茶的精髓,它几乎每分钟都在变化:放在同一个仓库里不同位置的茶味道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个位置,不同片的茶味道也不一样;同一片茶的不同位置味道还不一样;现在泡和过两个月再泡,它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即使这些都一样,同样的茶,不同的人泡出来还是不一样的;而每一泡和下一泡味道还是不一样。”

黄刚说,自己最贵的茶曾经卖过一壶4万元人民币,即使这样,对于消费者他也还会精挑细选:“喝不懂的人,出多少钱我也不卖给他。”难怪大卫霍夫曼也拒绝了踏破门槛的富有买家,独自惬意地品茗。

“与其他茶不同,别的茶是喝新,而普洱恰恰是老茶好喝。”郭浩然说,“这种特性让品质好的普洱茶从消费品变为了收藏品、投资品,又因为老茶的极度稀缺,供求关系变化导致普洱茶价格飞升,甚至变成了奢侈品。”

市场:后普洱时代

从法国的香槟到墨西哥的龙舌兰,再到意大利的帕尔马火腿的奶酪,如今,享誉世界的是中国的普洱。美国《时代》周刊今年8月刊发了一篇名为《普洱茶——中国下一个抢手货》的文章,字里行间都对普洱茶的未来充满期待。

很多中国读者对这种期待的质疑,还要追溯到上一个普洱茶全民式的狂潮——

2002年,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5万元天价。

2005年,一提七子饼普洱茶创造了160万元的拍卖神话。

2006年至2007年间,以“能喝的古董”为卖点,普洱茶价格一路“非理性”攀升,“一克普洱一克金”的财富故事,水银泻地般在坊间流传。

黄刚认为,人们关注2007年的那次普洱热并不是因为它热了,而是因为它的暴跌:“普洱茶冷了几十年,后来人们发现普洱茶经过陈化以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很强的保健功效。自此,人们开始关注普洱,这个时候发现它少了,又开始追捧它。本来追捧的是老茶,结果新茶的价格也涨上去了,但是新茶一年有十万吨的产量,几乎是要多少有多少,这样泡沫就出来了。”

比很多同行幸运,李启华的普洱店历经了普洱茶史上那次罕见的过山车式震荡后,依然能够“屹立不倒”。且说去年的北京,与李启华店面规模相当的私人普洱茶专营店,倒闭了将近一大半。李启华坦言,自己能够躲过这场风暴绝非侥幸,在2007年市场泡沫迭起的时候,他和少数同行的朋友就看出了其中端倪。

文化缺失、恶意炒作、消费者非理性地追捧……成为上一个普洱热潮泡沫、缩水、跳水、崩盘的最终解释。专家认为,现在的普洱茶市场,是理性回归的后普洱时代。

李启华说,其实,对普洱茶市场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从普洱茶复兴开始,它平均每年在以15%的增值空间保持着平稳的态势,而在2002年到2007年之间,它提前预支了今后10年甚至更多的增幅,价格以非常规状态暴涨。经过2007年和2008年的市场盘整,今年的价格才有所回暖。但即使是这样,现在的普洱新茶的平均价格也要高于它飞升之前的2002年市场均价。

投资:必须有所取舍

大卫霍夫曼显然对中国的后普洱时代充满信心,他正在打算在加利福尼亚开一个高档茶叶店,用以收藏悠久年份的普洱茶,并成为美国普洱迷们的聚会场所。他还振振有词地拒绝了前来“送钱”的买家:“不是所有产自中国的普洱茶都能买卖。”

面对后普洱时代,爱茶之人又应该如何取舍呢?李启华说,普洱茶的投资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就好像是炒股票,那么多只股,是不是你每一只都要买呢。”

“2007年的暴跌,跌下来的是新茶。而本来稀缺的市场存量将会越来越少,老茶没有下跌,且每年都在以很高的幅度增长。”黄刚的观点,几乎得到了所有普洱茶专家和茶商的认同,“举个例子,很珍贵的老茶我几乎是不卖的,很显然,如果我以某一个自认为合理的价格出售,我再想以同等的价格把它买回来,那就不可能了。”

在黄刚看来,买普洱老茶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庞大金字塔顶上的那一小圈里的人的游戏。”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