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核心资源
虽然黑茶产业风光无限,但业内人士并不缺乏忧患意识。
跟普洱茶的轨迹相同,随着安化黑茶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外资来安化办厂兴茶,新办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还有的企业未经许可就擅自使用“安化黑茶”商标加工和销售黑茶,这带来相当大的品牌风险。
刚公布招股说明书的安溪铁观音股份有限公司就面临这样的问题。铁观音集团在招股书中担忧:“若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出现侵权行为,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将会导致下游市场对安溪铁观音这一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不信任,忠诚度、认知度下降,整体需求萎缩,给销售带来不利影响。”
现在,益阳正尝试通过一系列措施厘清市场,为未来整合上市扫清隐患。
据了解,其中的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安化黑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包括“千两茶”身份证制度,实现“安化黑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跟踪和质量追溯,为产业发展奠定长远的基础;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规范市场准入门槛;三是加强公共品牌保护,严格控制“安化黑茶”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的使用。
事实上,任何一个把产品打上安化黑茶称号的生产企业,都要经过统一的授权,并且在安化或者益阳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白沙溪茶厂有限公司位于安化小淹,益阳茶厂有限公司位于益阳市区,总部在长沙的怡情源也在安化拥有生产基地。
业内人士分析,益阳市政府通过上述措施,不仅保证了市场有序发展,还将最核心的茶园资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资本只能通过参股本地茶企的方式进入益阳黑茶产业,且只能在本地政府制订的框架下运行。
“毕竟,资源总是有限的。”李建国说,益阳黑茶整合完成后,应该是像茅台酒一样,在一个大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下,有面对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子品牌。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益阳黑茶产业的重组整合已经正式开始。整合方案将涵盖整个黑茶产业链,包括多家黑茶生产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企业自愿加入,共享茶园、加工设备、销售渠道与人才,共同使用“安化黑茶”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不过,虽然益阳市政府已经倾力着手整合方案的实施,但当地多家企业特别是大型的黑茶企业却处于观望状态。
一家黑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直言,整合十几、二十家本地黑茶企业,难免利益关系复杂,难以协调,一些已经打出品牌的黑茶企业并不愿趟这趟浑水。“我们还要看看具体整合方案、政府执行力度再做决定。”
一位资深创投人士也表示,益阳黑茶产业的整合光靠行政力量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整合完毕到上市至少需要5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