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市黑茶那些无关风月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3-01-15 浏览 9393 次
dquo;复泰川茶庄”还曾生产“贡砖”,俗称“京砖”,至今标贴犹存。

茶业的繁荣,直接带来了经济发展,百业兴旺。街上常住人口三千人,其中从山西平遥、祁县、太谷、榆次、闻喜等县携金南来的晋商一般百来人,购茶、制茶、售茶的旺季多达三百人,街上流动人口一般为五千人、多时在万人以上;区区小街,涌现出了同德元、方志盛、杨裕兴、何康清、何福妈、李了妈等一大批大企业家、大富户,他们之中有的除在聂市开设多家茶庄、钱庄、店铺外,还把茶叶生意做到了汉口、汀泗桥、长沙、通城、安化;百货铺、南货铺、杂货铺、金银店,以及油榨行、冶铁坊、木屐、线业等作坊,应有尽有,有屠凳(肉店)十余条,每天杀猪十多头,风味小吃店三十余家。

茶业的飙升,商业的兴旺,又带动了民居的修建、街道的建设、教育的红火、文化的活跃。以民居言,这期间,由茶商、富户出资,在街尾两度修建聂市大桥,清代为石拱桥,民国为大铁桥,并给所有的街道、小巷铺上了青石板;“前店后宅”的房屋鳞次栉比,全为马头、金山高耸的封火墙,三进、五进不等,著名的徽州“三雕”(木、石、砖)被广泛应用于门框、窗棂、耳墙、屏风之上,花鸟虫鱼、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先后修建了8条小巷、10座码头、2座外国教堂、1座江西会馆、1座石牌坊;在清末,茶商还曾两次向岳州府捐资,为修葺岳阳楼、洞庭湖岳州救生局作出奉献。

“永巨”重展雄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湘市系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聂市镇系全国十大产茶乡镇之一,而且茶质很好,其绿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1976年一直是毛泽东和国宾所饮之茶。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控制下,从1952年起,临湘只许生产绿茶,其老茶叶则全部调至湖南羊楼洞和湖南益阳压制黑茶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聂市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顺从民意,决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于1984年8月成立茶厂。其时,居民赵田初主动献出他父亲赵应兆珍藏了数十年的老模具。经查考,此系商号同德元于清末民国年间在瓦渣矶(今新街入口处)开办的“永巨茶庄”的遗物。便以其模具上的商号“永巨”作厂名,用老模具压制出了第一批“永巨牌”的“川”字号青砖茶,1987年注册为“洞庭”商标,用“茶”字代替原来的“川”字。1988年应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供销社之需,由湖南省定为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至今仍是湖南省唯一紧压青砖茶的生产企业。

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已斥资610万元落户“永巨”,支持“永巨”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制茶工艺,打造“中国青砖第一品牌。”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