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槽青泥:位于矿层下部,色偏紫,十分稀少,泥质细腻纯正。烧结后呈紫红色,烧成范围宽,在1200℃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矿层较厚,色紫微泛红,泥质纯正,产量较多。烧结后呈棕红色,烧成范围宽,在1180℃左右。质坚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大红泥:在紫砂泥矿中偶尔能见,呈紫红色,泥质细纯,有光泽感。烧结后呈大红色泽,表面脂润,烧结温度适中,收缩率为12%左右。
● 本山绿泥类:
本山绿泥色泽对比
白麻子泥色泽对比
本山绿泥:位于矿层顶部,生成于紫泥与矿岩顶板之间,仅数厘米,呈浅粉绿色,片状结构,泥质细腻光洁。烧结后呈米黄色,表面细润,烧结温度适中,在1180℃左右,收缩率为11%左右。
白麻子泥:位于矿层上部,矿体约十几厘米,色与本山绿泥相类,其质粗夹带紫泥沙粒,呈团快状结构。烧结后呈浅土黄色,表面质地粗糙、色杂,有星星点点紫砂泥色,烧结温度适中,在1200℃左右,收缩率约11.5%左右。
● 红泥累
赵庄红泥色泽对比
洑东红泥 色泽对比
赵庄红泥:位于嫩泥矿底部(指日用陶所用泥材),质坚如石,甚稀,呈土黄色,致密块状、砖红夹带浅黄白色及浅黄绿色块状,粉砂岩土结构。烧结后呈朱红色,表面质地砂粒明显,烧结温度在1080℃左右,收缩率为13%左右。
洑东红泥:其矿层较厚,质坚如石,呈土黄褐色,其间细小云母砂粒分布,矿岩结构。烧结后呈红偏朱红色,表面细润,片状结构明显,烧结温度在1050℃左右,收缩率为14.2%左右。
● 其它泥类
白泥色泽对比
土骨色泽对比
白泥: 产于洑东一带,呈 粉白色,泥质松,大块状、片状结构,以蛋壳青色为上,质坚细润,产量较多,日用陶的大宗原料。取精细之矿土作紫砂色泥基料。烧结后呈土黄色,可替代本山绿泥之缺。蛋壳青色白泥,添加金属氧化物制成各种色泥。
土骨色泽对比土骨: 产于太湖沿岸水底或河滨之中,形状似兽骨,为矿岩结核构成。烧结后呈 青黑色,质地坚硬,可作为天然作色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