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境界,从六堡茶说起
下一主题:茶船古道话沧桑(四)
面对大伙热火朝天的议论,一位茶业界人士道出了其中某些小厂家的“苦衷”。
他说,毕竟由于种种原因,茶青也好、工艺也好,导致每批出厂六堡茶的风格和品质有所不同,喝起来,也有了好与不好之分,在茶友消费者中,便也有了按这个批次编号“找回”这种好茶的做法。便出现了某厂家该批次编号的茶,受市场追捧,特别好卖。由于产量一定,往往便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某些厂家便“重新生产”这个批号的茶推出市场,在商言商,对于厂家而言,似乎也无可指责。毕竟也不是“造假”,或者其已经尽量按照原来的原料配方、工艺来重新生产,但由于六堡茶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往往难以得到与原来完全一致的六堡茶(在熟茶沤堆工艺和后发酵中,往往一堆茶的中间和边缘尚且存在微小差别)。而这个时候的这个编号,所对应不同批次的六堡茶,往往更让人难以捉摸。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整批茶和整个厂家的声誉。
茶友陈杰先生说,对这种情况,更应该由几家大厂牵头,共同探讨一个解决之道。不然,这些不规范的做法,对六堡茶整个产业产生的影响难以估计。比如说,普洱茶的801、802、803的标注,也可借鉴。而且,这种编号的方法,是有利于厂家新上市茶的六堡茶的营销的。
陈先生举了个例子,比如说,某个批号已经很有名气了,每年按原工艺、茶青配方等再生产,使用当时的批号,但须冠上当年的901、902这种年份批号,让之前喜欢这个编号茶的消费者有个认同感。比重新推出一个编号,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习惯口味再喜欢上,会更为事半功倍。当然,这种做法不影响到每年另行推出创新的型号和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