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武夷文化的行销路径
发布时间 2013-02-07 浏览 5978 次
茶馆,拉开了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大红袍周”的序幕。一位北京市民参加了活动后说,没想到武夷山拥有如此多的文化!2007年10月,在故宫端门隆重举行的“乌龙之祖,国茶巅峰——绝版母树大红袍入藏国博仪式”,使大红袍成为故宫入藏的唯一现代茶叶。2008年11月,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上,“文化武夷”展馆成为展会上一道养眼的风景。频频的节事活动,既纠正了市场上对6棵母树大红袍的错误认识,又推动了武夷山的茶文化和秀美山水的推介茶叶批发。

  转眼3年,其间产生的效益使武夷山旅游人数从2005年的374万人次增长到2008年的565万人次,涉茶产值从4亿元到8.05亿元,茶农、茶企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以30%速度增长,茶已成为武夷山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武夷山的文化坐标上,节事文化是武夷山的新起点。其实,从2006年开始,通过文艺作品、媒介作用,武夷山早已先后推出印象武夷、意向武夷、人文武夷系列文化活动:邀请中德画家画武夷,完成作品近500幅;邀请全国音乐作词、作曲家,到武夷山创作武夷山歌曲30多首;鼓励个人、团体、单位出版具有武夷文化特色的书籍100多部;参加国外艺术展;为各类全国性文化赛事的举办和影视片的拍摄提供平台。文化已成为这个城市产业发展的支撑。

】 文化生态里的平台建设

  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茶文化历史悠久。如何把这一“摸不着,看不见”的茶文化展示给游客和市民,需要一个可视性强的茶文化平台。

  为此,武夷山投资8000万元,借第二届海峡茶博会举办之机,建成占地10.3万平方米的“中华武夷茶博园”。茶博园浓缩着武夷茶文化,星村镇黄村村茶农范德兴说,每次有客户到厂里谈生意,必定要先带他们到茶博园走一走、看一看。

  由张艺谋、王朝歌、樊跃铁三角导演正在运作的“印象·大红袍”项目,更是武夷山文化产业上的大手笔,通过把历史、茶文化、民俗融进武夷山水实景演出,达到提升文化旅游内涵、扩容旅游景点的目的,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

  在2009年的武夷山重点项目建设中,文化项目总投资达10个亿。武夷山一位老文化工作者说:“武夷文化这几年能得以迅速繁荣,还得益于面向民生的平台建设。”

  对于这点,开办一分钱读书社已经10年的左国栋感触最深。这个已是全国农村文化的典型,其实也是“文化下乡”的一种形式,就是让城市的读书社与农村的读书点互动起来,让图书在整个武夷山流转。武夷山市采取“社点共补”的方式,扶持“一分钱读书社”。对读书社给予10万元的新书支持,作为读书社在农村设点的轮换书籍;宣传部门对每个读书点每年补助600元,用于点上管理,并将新华图书销售延伸至村。

  先后投资2200万元,在全市建成71个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每个站配有5-10台电脑、1台47寸液晶电视、1台触摸屏和1个LED显示屏;今年将完成所有村的信息站建设。在此平台基础上,又建成“中国农民网络图书馆”,让农民免费浏览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电子图书、影视片和电子期刊,武夷山因此成为“中国村络工程”首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全国新农村信息化样本县市”。

  创办了3年的“市民短信课堂”,围绕国学经典、利益规范、道德箴言等内容,建立市民短信课堂教材库,定时向手机用户编发短信,形成覆盖全市、以提升人的精神素养为目的的文化教育新渠道。

  借助这些平台,文化不知不觉融入了武夷山人的日常生活。(茶叶门户网)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