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链恶性循环困局待解
发布时间 2013-03-07 浏览 5506 次
产品类型受到限制外,茶叶交易方式落后,没有龙头企业、缺乏定价权和话语权也是茶叶出口艰难的主要原因。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杨胜军认为,缺乏真正意义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出口多为原料性产品和大宗散装茶,加工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

  由于茶叶生产的特殊性,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对衔接千家万户茶农,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科技提高,提高茶业整体竞争力,有着不可替换的作用。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仍缺少真正的茶叶龙头企业,产品特色不强,大部分企业仍以散货销售为主,至今没有一个叫得响的牌子,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上也显得格外突出。从2012年6月6日,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溪铁观音集团”)提交招股说明书,正式叩关IPO、冲击“茶业第一股”,到2013年1月1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在审企业名单显示,拟主板上市的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正式终止审查,遗憾地以“终止审查”的方式暂别IPO之旅。

  而另一个福建本土的铁观音品牌华祥苑将继续冲刺A股“茶叶第一股”。而证监会公布的最新的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表,福建茶企华祥苑的审核状态已从“初审中”变更为“落实反馈意见中”。近日,记者电话联系了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媒体部,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处于上市缄默期,不方便接受采访。

  长期关注并运作福建多家企业成功上市的风投人士倪先生表示,2012年8月3日,华祥苑首次出现在深交所预备上市企业初审队列,安溪铁观音集团主动撤回IPO申请后,华祥苑成为了又一家走在“上市之路”的茶企,但其能否摘得“茶叶第一股”的桂冠还有一定悬念。倪先生说,近年来国内众多茶企都争先恐后想上市,不仅如此,各茶叶主产区的地方政府,也争相出台扶持政策,打造茶企上市军团。福建目前除华祥苑外,八马、日春、三和、中闽魏氏、大自然等茶企,都还在资本市场道路上冲刺着。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安溪铁观音集团的IPO探路是茶企进军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它的影响也是行业性,说明茶行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还有待资本市场认同。“安溪铁观音止步IPO,关键是茶产业链模式未良性循环。安溪铁观音集团毛茶的采购量占到90%以上,这就隐含了众多风险因素,特别是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去年以来,受经济环境和茶叶销售热点(红茶黑茶兴起)的影响,安溪铁观音整体市场份额下滑很大,有的茶企下滑幅度达20%以上。”资深茶人、北京苏茶茶业有限公司苏健民说。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