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特别是在一些成功茶品牌的带动下,许多茶企也纷纷迈上品牌化发展之路,随之而来的是高端茶的异军突起,并迅速占领市场。而眼下,“节俭风”一至,河南省的高端茶市场份额出现急速萎缩,其消费量减少了2到3成。
河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李军介绍道,事实上,由于外省茶的纷纷入驻,省内市场竞争已然加剧,而随后“八项规定”出台,高端茶叶销量下降,原来以高端茶叶销售为主的茶商,今年颇有压力。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端茶能放低身段降价销售吗?文新茶叶营销运营部负责人王富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高端茶一般都是雨前茶。一般的采摘工一天还摘不到1斤芽,一斤芽的工价就是五六十元, 除了人工采摘成本这一块,还有生产加工成本260到300元,再加上流通费用以及管理费用,一算下来就得600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雨前茶要4斤刚采摘的新芽才能制成1斤干茶,这样一来,想不贵都难啊。”
靠单纯的降价行不通,茶企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所走的路线,在眼下的茶产业困境中寻求突围。
产业之困下的“平民”路线探索
如今,茶已经是当今世界三大饮品之首,再加上中国是茶之故乡,饮茶与人们所追求的注重保健的生活方式非常吻合,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对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呼吁,让茶回归到与柴米油盐同等地位的生活品的位置上。茶价高了,老百姓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不喝,因为没有人会甘心情愿地当“茶奴”。
怎么让茶“平民化”?对此,河南省茶界专业人士李伟从源头上分析认为,以信阳毛尖为例,它现在变得越来越小,只要一点点尖,所以也就导致其没产量,“物以稀为贵”,价格也自然就上去了。如果多采摘一个芽,产量就会增加1倍;多采摘两个芽,产量则会增加3倍。这样,市场上的茶价格也就会降低,喝茶的主体就会增多。
“茶商们应首先作好定位,弄清楚你在为谁做茶叶。”李军表示,在当前整个茶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另辟蹊径,找准定位,打造让老百姓都能喝得起的茶,让茶业走进千家万户。
“价格低了,老百姓信赖吗?”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河南省茶叶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好茶不一定贵。目前,我们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同时都在加大,这就弥补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与此同时,我们采用的“一站式”销售也在稳定和降低茶身价,而成本一降低,我们就有了低价的理由。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茶都来自原产地,价格低、品质有保障、服务态度好,老百姓买得放心、贴心。
品牌突围唱响名茶复兴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李军表示,茶产业是河南省的传统、特色产业,茶文化底蕴深厚。单是在郑州,就有8大茶叶专业市场。全省茶叶零售店近万家、茶馆近千家、茶场(厂)近百家,从事茶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达200多万人,茶产业市场正不断发展壮大。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茶叶产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将由传统的散装茶价格战向品牌战转变。
要实现传统产业的“破茧化蝶”,龙潭茶叶相关负责人许晓丹表示:“我们还是要回归消费者最关注的两个问题,即注重产品品质,打造产品品牌。而做大做强我们的品牌并不意味走高端,要不断完善产业链,实现茶叶的品牌化战略之路。”
“河南茶产业,加快发展正其时!”王富翔认为,应尽快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扶持扶强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引导他们去强占市场,通过创建品牌,引导消费者消费,巩固扩大消费群体,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日前,据内部人士透露,多家信阳茶叶正积极谋求豫茶上市“第一单”。这对于提升河南整个茶产业的影响力以及实现名茶复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河南省的茶品牌市场不要局限于本地。”李伟认为,要鼓励知名企业到省外、国外建立“河南茶”专销市场,支持茶叶进口国的企业到河南投资进行茶叶生产、研发、加工和贸易,构建河南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多元渠道。这既是河南的机会,更是产业迅猛发展的契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能只在家门口卖,才是河南省茶产业实现名茶复兴的真正出路,让本土茶品牌叫响全国乃至世界。
作者:马红梅 稿件来源:河南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