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仙”
发布时间 2013-04-06 浏览 23971 次
和省城的几位佛教信徒说起此事时,她们好像也有类似之感,说“喝到上等岩茶时,手心会出汗”。不知是信徒们常年吃素的生理所致,还是她们在岩茶中沁入了“禅”。我纳闷至今。

  一位资深的武夷研究会会员,把岩茶冲泡、品饮艺术融汇于参禅打坐中,创意了一套《武夷瑜伽》。以修心养性、提高素养为宗旨。我看到那一位位盘腿静坐、闭目养神者,颇有几分“仙”态。

  一位国家级培训师,萌生起兴办“赏茶游山”的旅游项目念头,名为《武夷牧心游学》。借用古人牧牛的道理,引导学子“牧心”。通过辨识品种,感悟茶味,问答释疑,师生相长等活泼形式,增进旅游情趣,受到学员好评。我视那位办学者,谈古论今,举止儒雅,身材高挑,水袖宽衣,几分仙家风度。

  一位海峡对岸的台胞,近几年来,每逢春

采制时就飞到武夷山,一呆就是一两个月。目的是收集资料,写一本武夷茶在海外传播的茶书。这位“候鸟”到处访谈,到处拾萃,到处拍照——件件是珍宝,事事感兴趣。素材堆积了几大摞,照片充满整个电脑,取舍却成了难题。今年六月间我在台北见到他时,其书还没定稿,他显出一脸无奈。看来丰厚的武夷茶文化“难倒”了这位“茶仙”。

  一位从来未接触过岩茶的东瀛“老外”,名松下石村。看了东京电视台介绍武夷山某家茶厂后,好奇之心蠢动,漂洋过海来到武夷山那家茶厂。不管老茶农和他怎么讲,他也不懂。老茶农急了,对他说,“你到市区转一圈后,如果口中没有香甜味,就不要回来”。果然,小小市区还没转完,松下君迫不及待地回到厂中,买了几大包茶。对老茶农直说:“哟希!”。大有探到岩茶秘诀之乐。

  一位品茶高手,把牛栏坑、马头岗肉桂茶分别名为“牛肉”和“马肉”,并说了一通个中原由,对自己的诠释颇为满意。如今类似这种品赏岩茶后得出的“高见”时有闻听。我想这种新说倡导者也当封为“茶仙”。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茶农,毅然报考“国家评茶员”。遗憾文化水平低,加上眼睛高度近视,面对标准化的文化考试,三考还是名落孙山。在家闭关苦读,反复练习后,再行补考,才得个60多分。旁者郁闷。问曰“为何”,答曰“好玩”。我看这位老茶农也快成“茶仙”了。

  一段趣事,便有一位茶仙;每位茶仙,都有一段趣事。听多了,听者也便成了茶仙。(黄贤庚)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